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销转内销(3 / 5)
。但是,事情仍然没有变化的发生了。
周老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抢先答应台塑的要求属于一种谈判技巧,也说明他对王永庆的话是有预料的。
但是,预料是一回事,发生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刚刚答应所有条件的情况下,王永庆依然坚持提出修改意见,这让他的心情非常不好。
国内企业是绝不敢做这种事的。
也只有台塑的规模和地位,才能与政府用这种方式讨价还价。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野蛮”是比较恰当的。
王永庆弥补似的开始做解释。
周老微眯着眼睛听着。
王永庆仿佛一无所觉,说着说着还兴奋了起来,起身道:“我给你们看看我们准备投产的新树脂……”
“坐下看就可以了。”苏振国绷着脸,略带训斥。
王永庆僵硬了几秒钟,又笑了出来。转瞬,他就像是没事人一样,掏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演示了起来。
大陆方面没有一个人配合,都坐在那里呆看着。
王永庆很快觉得无聊了,演示结束后,再次解释道:“现在的石油市场风云突变,100%外销对台塑的风险太大了。其实,100%内销的好处也有不少,首先就能解决大量的就业,增加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中石化的宣总经理笑了一下,道:“不管怎么说,外销的价值更大。台塑如果能坚持原有的预案,现在就可以开工。”
他是有资格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外销转内销的不满。台塑的海沧计划里,不光有70万吨的乙烯,还有1000万吨的炼油厂呢。它们如果要内销大陆,这些成品油的销售方式就够谈一壶了。中石化可不想他们在国内建设加油站。
苏城静静地听着,等待着量变转向质变。
尽管早就知道了台塑的选择,但苏城还是唏嘘不已。80年代末的台塑有机会进入中国,90年代末也许还有一次机会,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抓住。结果就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只庞然大物的兴盛。
苏城不禁要想,假如王永庆放弃原来的计划,选择优先进入大陆,三足鼎立之下,不知最终的结果又会走向何方。台塑也许会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大石化公司也说不定。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周老起身道:“我们要重新考虑一番。”
说完,他干巴巴的握了一下王永庆的手,没有理会其他人就准备离开。
苏城迅速的做出决定,喊道:“周老。”
“嗯?”几个准备离开的领导全都站住了。
苏城抿了一下嘴唇,果断道:“周老,我们大华实业准备引进一套国外的乙烯设备,想请台塑集团和中石化帮忙,不知道能不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