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平仓(3 / 4)
,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怪兽可不会再把肉送回中国了。
至于泄漏消息一说,根本是不存在的。对别人来说,他做出的也仅仅是判断而已。
在任何一场战争之前,总有几百万人判断正确了,总有几百万人判断失败了。开战抑或不开战的判断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只是从苏城嘴里说出来,让黄厅长倍感珍惜,感谢的道:“看这样子,我还得再坚持几天。”
苏城笑了笑,没有做出回答。
凌晨4点零2分,伦敦收盘。
大华的员工才“哗啦”一声,又蹦又跳的庆祝起来。
同一时间,苏城的判断和决定,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到了国家各个部门。和前几天不同,赚到近两亿美元的苏城在海湾危机问题上,明显有了超乎寻常的权威。
无论是总参还是外交部,都得好好的拿起苏城的判断,仔细。
就算是一个靠赌博下注谋生的策略家,他一辈子的成就也无法转移2亿美元的财富。何况苏城是在众人面前,以无比的耐心和坚韧,证明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一种资本。
放在西方国家,能够做到苏城这种判断的公司总裁,进入政府内阁,或者就任驻外大使也不稀罕。做到国务卿的黑人女性赖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价值在于她对苏联意识形态的研究,并以准确判断闻名……1991年的中国对局势的判断可以说是混沌不清。事实上,全球也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几乎所有领导人都在见招拆招。
苏城在残酷的期货市场上证明了自己,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就具有被考验后的价值。
招待所内,很快归于平静。
交易员们短暂的欢庆后,被张超赶去睡觉了,离再次开始也没几个小时了苏城只睡了2个小时,就被苏办的车接到了苏宅。
苏振国每天早上6点30分吃早饭,雷打不动。而他每天接受新思路的主要时间,也就是早餐时间。
同时列席的还有一位将军,一名政府官员,以及来自政策研究中心的智囊戴教授和他的学生贾立东。席间讨论的也是关于海湾战争的事儿。
苏城根本没有睡醒,沉闷的听了一会,眼皮就变的沉重了,手腕有一下没一下的舀着稀粥,人也昏昏欲睡了。
苏振国笑看了一眼,随他去了。反正,信息已经得到了,他只是想让苏城在苏系成员前走一遭而已。睡着还是醒着无关紧要。
但是,苏城不珍惜这种机会,其他人对这种机会却趋之若鹜。贾立东身为戴教授的学生,虽然多少有了些名气,但离国家级智囊的名头还远着呢,能坐到苏振国面前一次,也是机缘巧合。
自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