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勘探队(3 / 4)
业。另一方面,不挖石油的国家,也没有技术从别的国家挖到石油。
在国际石油交易中,日本屡屡能够从国外获得油田,不光是政治因素,更多的是经济和技术上的因素。包括沙特在内的许多产油国,在技术上都对日本有所依赖,因此就不能断然拒绝日本的要求。与之相比,中国除了掏钱之外,就很难拿出有吸引力的条款了。
但日本的技术也不是凭空变来的,他们前期依靠从美国购买的技术积累,后期依靠采油的经验积累。
中国既没有干爹,也找不到恩客,那就只能自食其力,从自己的油田练手开始。
浅海油田,就是极具竞争力的海洋钻探技术。
如果要在国外购买一块濒海油田,那招标书中除了价格,就还需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到90年代后期,滴油不入海已是惯例。中国要是不开发自己的濒海油田,永远都别想买到别国的濒海油田。
苏城在卧室,画了整天的图。
天亮以后,他才将将乱七八糟的地图收了起来,卷起来放进大包内。
很大的一包。
再开车到“胜利机械厂”的时候,各单位的勘探队员都差不多到了,数百人涌在行政楼内外,等着分配工作。
在正常人想来,苏城理所当然的会收纳所有人,就像一次浅海大会战那样,他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搜索广阔的地区,所谓的面试,十有八九是一次过场。
但苏城对大量的人手毫无兴趣。
因为勘探队的数量增多,就意味着钻井数量的增多。400人每周就要钻出10个井来,花费数百万元,这么高的成本完全没有必要苏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先挑选出3支相对完整的勘探队,又在6个勘探队正副队长的帮助下,选出50人左右填充到勘探队中,总计150人左右,就算是完成了勘探队的构建。
等到下午的时候,其他人见苏城仍然没有再建勘探队的意思,不由鼓噪起来。
苏城只好出面劝说:“目前,人手都是足够的,要不,大家暂时做文书工作吧。”
办公楼前,刹那间安静了许多。
不是满足了,是惊讶了。
一位老钻井队长,就在下面喊:“我高小毕业十几年了,怎么做文书?”
“那就画图吧,画图……”
实际上,画图也是不提供纸笔的。
不过,大家担心被林永贵裁撤,于是也不好马上回去,只好赖在胜利机械厂内,伪装画图文书,实在聊天打屁。
如此一来,倒是让被选中的勘探队荣誉感大增。
再过了一天,中国石油大学的宋志军教授,就在钻井采油研究院的秦世维教授陪同下,也来到了胜利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