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九十二章 启动(2 / 3)

音明显大多了。

工人是依靠工作吃饭的,没有工作,吃饭也吃不香。即使官员们无数次的向他们保证,收购完成后就开工,机器不响,还是不能让人放心。

又一串鞭炮响了起来,举鞭炮的人慢慢向车间移动。

苏城看看王司长,后者点头笑道:“我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了,不用管我。”

于是,一群人拥着他们,直接往机加工车间去了。

这里,正是苏城与舒兰第一次来见到的车间。

推开陈旧的车间大门,就见60多台机器前,过百名工人穿着洗的发白的工作服,整整齐齐的站在操作台处,像是工厂辉煌时期,接受领导检阅一样。

看着这些已经工作奋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工人,苏城知道,他们并非在等待检阅。他们是在检阅自己,检阅自己的人生,检阅工厂的一生。

后面来的工人,悄悄的站在车间一角,以免干扰到机器。

短暂的沉默,苏城轻声道:“开机吧。”

手持鞭炮的工人,将一面小红旗“唰”的挥了下来。

变电间嗡嗡的响了起来。工人俯身打开了机器,一台,两台,三台……所有的机器都启动了起来,发出欢快的鸣叫。

一块小小的工件被安上车床,老师傅仔细对刀后,将它慢慢靠近车刀。

“呲”的一声,刮掉的铁屑疯狂卷曲,老师傅眼前蒙上了白白的雾气。

一根拳头大的联接件,被快捷无伦的削了出来。

“老二,到你了。”老师傅将工件卸下来。

他的徒弟少说有30岁了,小心翼翼的捧着工件,将之交给操作钻孔车床的工人。

几分钟后。

工件再次交给下一位师傅。

刘秋站在后面,小声道:“这些机器,都是师傅们一代代用过来的,有感情了。90升柴油机,就是用这些机器生产的,以后还会生产出190升柴油机的。”

苏城看着传递中的工件,和那些落后的老机器,也说不出话来。

就像每一个中国式老厂一样,50年代的苏联机器,60年代的东北机器,总会在工厂的一角悄然生存。说是用了一代人,实在谦虚,许多机器,师父开过了徒弟开,徒弟开过了徒孙还在开,几代人把一台机器琢磨的像是玻璃罐一样透明,连螺丝的垫片变化都了如指掌,硬是凭着技术,将机器的更新换代时间拖了又拖。

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要是像美国人,德国人一样用机器,别说工业化了,养活自己的钱都别想赚到。

直到21世纪,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它的工厂中的机器,仍然会有挂着60年代,80年代铭牌的机器在焕发第二春,第三春……在化工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