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7节(2 / 7)

话,“你可真是个大胆的。”

阿雾狡黠地笑了笑,“我知道爹爹和五哥是情不得已才应下的,我可忍不下这口气。”荣三爷是觉得荣玠再难入董祢的眼,这才权衡利弊,默认了安国公的安排。

但既然阿雾舒服了董祢重新给荣玠一个机会,他自然不会为了将华姨娘迁回荣家祖坟的事情而耽误了荣玠。总有一天,安国公会主动提出迁葬的,荣三爷深信不疑。

大太太那边,很快就查到了这件事是荣珢传出去的。老太太大发雷霆,大太太恨得咬碎了牙齿,当时老太太就要拿不友不悌,忤逆混账的荣珢。

结果荣珢已经去了武当。

崔氏原本还因为荣珢的事,同荣三爷闹着小别扭,手绢儿都哭湿了好几条,这会儿见安国公、老太太和大太太那恨不得吃了荣珢的样子,顿时觉得自家相公果然是英明神武,什么都料到了。

荣珢这个“罪魁祸首”既然走了,老太太和大太太就是想闹也没对象,何况董大儒那边并没有表示要剔除荣珉的意思。

但一旬之后,董大儒发了声明,怕有遗落之才,命落选的学子可再投文一试。众皆欢喜,这一回荣玠不负众望地进入了第三关。

第三关是董大儒与众准弟子当面析辩理学,共择了三名弟子,分别是唐阁老的二公子唐瑜,字秀瑾,晋国公府三公子齐睿,字敏行,安国公府五公子荣玠,字慎之。

此消息一出,荣三爷高兴地当即浮一大白,崔氏也欢喜得不知怎么才好。安国公是不管哪个孙子入选都好的意思,虽然略微有些遗憾,为何不是荣珉。

老太太和大太太的脸阴沉得可以滴雨。却出乎阿雾意料地平静,这让阿雾的心里有丝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过得一月,朝廷忽然有旨意,因荣三爷编纂《通海典》有成,特旨充作副使,出使琉球。

此旨一下,当时崔氏就晕倒了。

阿雾觉察到大太太嘴角的一丝冷笑,事后托唐音代为打探,果然是大太太的娘家在其中使了手段,否则这等出使之事,万万轮不到一个才在翰林院待了一年的修撰。

其实能出使外洋,若能平安返回,那都能加官进爵,是不小的功劳。

但茫茫大海,云谲波诡,风嚎浪高,危船频翻。迄今为止,大夏朝建国已有六十余年,曾数次派使臣出使外洋,所回者不过十之一二。又高涛公,辗转海上二十余年,终回得故土,已是花甲之岁,妻已西归,女已他嫁,岁月蹉跎,心如死灰,再也未出任朝廷命官,留在家中著述教孙。

也难怪崔氏一听荣三爷要出使外洋,就晕了。

不过阿雾不怕,大太太千算万算,要拿荣三爷的命,但却算不到这一回出使外洋,将会极其顺利。只等荣三爷荣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