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3 / 5)
一个个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后,越来越多的大牌导演在这些青年导演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后生可畏”,吕伟英导演不想输给年轻人,他不想被替代,成为别人嘴里该下岗的糟老头。
此时,颁奖典礼还未开始,连夏在后台和认识的演员和制片人寒暄,借着这个极好的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
聊了一会儿,发现时间差不多后,连夏向自己的座位走去,入座后她才惊讶的发现,主办方不知道在搞什么鬼,竟然将《入殓师》剧组的座位安排在《雉女》剧组的前面,其他演员的位置略有错开,唯有导演吕伟英的位置在《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的正后面,也就说两位导演同时入座后,吕伟英导演要看着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后脑勺。
若是最佳外语片是《入殓师》,为了表示风度,吕伟英导演不仅要起身向对方表示祝贺,还要一直盯着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后脑勺,注视着坐在自己正前方的胜利者。
若是《雉女》捧得了最佳外语片奖,则是翻转,泷田洋二郎要转身向吕伟英导演表示祝贺,然后看着坐在自己后面的中国导演,从自己的位置胖走过去,摘得最佳外语片奖。
我靠,这个安排位置的人可真够贱的!
连夏在心里大骂。
在场的没一个是傻子,连夏想到的,两位导演也能想到。
一时间无论是吕伟英还是泷田洋二郎脸色都不太好。
事实上,在两部电影同时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前,两位导演关系并没有现在这般微妙,泷田洋二郎曾接受过中国媒体的采访,并在采访期间用生疏的中文和中国记者打招呼。
在奥斯卡入围名单揭晓之前,国内媒体对《入殓师》的态度一直很温和,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观赏的好电影。
泷田洋二郎本人也看过《雉女》,他本人也很喜欢中国电影,纵然这是个日本人,听到外国人夸奖自己国家的电影,无论是哪国人,国内媒体都很高兴。
礼尚往来,媒体对这位日本导演也是大加赞赏。
不过这个赞赏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雉女》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影评人协会奖和工会奖,大家猛然发现《雉女》拥有了许多“冲奥”砝码,比起日本导演,国人当然是支持自己国家的电影,于是《入殓师》变成了臭狗屎,泷田洋二郎也顺带臭了。
吕伟英导演在日本的待遇也差不多,作为在亚洲颇有影响力的导演,吕伟英的作品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许多日本人都是看着这位吕导演的电影长大的。
吕伟英在影坛呼风唤雨的时候,泷田洋二郎还没入行呢。
在吕导面前,泷田就是一个后辈。
不过在奥斯卡面前,日本人是绝对不会唱衰本国导演,于是吕伟英在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