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0节(4 / 6)

,更何况戏里的连夏。

徐妙珍越想越不对劲,她看着连夏欲言又止,想了想,最终打电话到公司,汇报情况,希望公司那边帮忙联系一个心理医生,她怀疑戏拍完,连夏心理就出问题了。

******

连夏曾经对“哑母”演员构造提出过质疑,“哑母”时间段横跨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从“三年-自然-灾害”到“□□”近六年的时间,导演却没有换“麦子”的演员。

要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六年的时间,足以让她从一个小小人儿长成一个小少年,哪有从六岁到十二岁都是一个人去演,难道“麦子”不长大了吗?

但是导演李青却告诉连夏,在这段时间里的麦子是不会长的特别高大的,因为他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饿着肚子,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让这个孩子瘦小,所以导演会借助灯光、化妆、道具、拍摄角度等手段让“麦子”看起来大一些,而不是换演员。

连夏最初觉得导演这个理由很牵强,直到她来到农村,接触了很多家里特别穷的孩子时,她才知道导演说的不错的。

在这个极度困难的特困村,很多十几岁的孩子,看起来还不如城市八-九岁的孩子看起来壮实。

在特别穷的,特么没有营养,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长高真的是一种奢侈。

秀梅一生最悲哀的年份,李青导演全都留给了连夏。

当连夏拍完“哑母”秋篇中三-年自然-灾害后,影片的拍摄终于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这也是连夏在“哑母”剧组最后的几场戏,小村庄最难熬的冬天来了,“文-革”的风吹到了小山村。

此时的麦子已经稍稍长大了一些,因为吃不饱饭,他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瘦小不少。

麦子和哑巴母亲相依为命,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学会不去问“我为什么没有爸爸”、“你为什么不会说话”这种蠢问题。

小山村到处刷的都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要斗私批修”、“兴无灭资”、“批陈整-风”这样的口号,很多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

在小山村风风雨雨数百年的山神庙被推了,村民砸了山神像,推到了庙里石碑,一把火烧了香火旺盛的山神庙。

秀梅看到了,回到家秀梅抱着麦子又哭又笑,麦子很害怕,他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这样。

他不懂,秀梅生下来就被村里人说,是山神给她的惩罚,如今山神没有了,她脊背上的枷锁没有了,山神是假的,村民一张嘴山神就不作数了,她这么些年受的苦,谁来承担?

山神庙被砸似乎是一切的起点,麦子觉得村里的人都疯了,学校里教麦子的老先生挂上“臭老九”的牌子被拉出去批-斗,他们砸了老师的家,村长让老师跪下当着全村人的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