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_分节阅读_124(3 / 5)
,然后一块块的按规格切割下来,每块石片重的有五、六十斤,轻的有十余斤,石头切下来后还要经过磨平处理,完全磨平之后才能砌在城上,这样才能保证砌起来的长城,能历千年而不塌。
“啧啧啧!真是太了不起了!”看着民工们用背篓背、用手抬、用肩抬的,将一块一块处理好的石头,自山脚抬上山顶,胡亥不仅咋舌道:“这可真是始无前例的大工程啊!”
大吃货国人都知道,秦始皇当政时期有四大工程——秦皇陵、阿房宫、长城、直道。
秦皇陵现在不用赶着那么急修,可以慢慢修,而且修坟这种事,都是在地下完工的,谁也不会没事就去地下转悠;阿房宫这玩意,直接就浮云掉了,也许日后秦n世小朋友,有钱不差人的时候会修个;直道都修成了水泥马路,据胡亥分析大约没有原版的秦直道好使,两千多年后还能使用,而且路面上只长草不长树,但同样也意味着工程量没有那么大。
耗尽民力一次修完,还是隔个几十年就修补一下,两者哪样更划算谁也不知道。
因为战争需要,从咸阳到九原的直道不再是像上辈子那样,是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一直到秦始皇死都没有修好,而是最先开始修的一条直道。不过早修归早修,这条直道和史书上说的也差不多“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所谓道广五十丈,放在现代大约就是六车道的概念,古代就能修出六车道的马路,想想这个工程……
再加上这条直道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北面边城的军事供给,所以它的沿途就有很多为将士和战马补给营养的驿站和行宫,说是“五里一墩,十里一站,百里一个行宫”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但也正因为往九原的直道是早早修好的,待胡亥这次来的时候,他所见到的是已经是一条又宽又长的马路,而已经习惯于两千年后各种大工程,以及如蜘蛛网般遍布全国的公路、铁路、飞机、船运等出行方式的胡亥,下意识的忘记了这个时代要修出这样的路,到底需要耗费多少民力物力。
直到见到尚在修建的长城之时,胡亥脑子里终于对课科书上那句“勤劳而有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有了认同感。
“真是太伟大了!这么简陋的工具,竟然能将这么多大这么重的石块,搬上来还修好!”胡亥在长城上跑来跑去,不时还伸手抱住一块看着比较小的石头,试图抱起它,“好沉啊!父皇!”
胡亥抱着一块大约二十来斤来重的石头,才走了两步路不到,就忙不迭的将石头丢到一边,一手扶在长城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让你多吃点饭不多吃点饭!光长个头不长力气!废!”嬴政一脸嫌弃的看着自家宝贝儿砸,其实他更想说的是,光长脑子不长力气,但转念想一想,这又有夸熊孩子之嫌,话到嘴边,只好临时改了口。
“哼!父皇真讨厌!”胡亥气得背过身去,转头跑到高高的烽火台上,趴在城墙之上,看着远方巍巍的群山。
嬴政慢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