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_分节阅读_81(4 / 4)
。
“先生随意。”胡亥走到一旁,指着自己的书桌,示意程邈可随意而为。
反正这间房,只是胡亥练字看书见客之所,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程邈走到书桌之前,提笔飞快写下几个字。
看着他写的字,胡亥立刻笑了,果然没有找错的,此程邈果然是传说中隶书的发明人,或者应该说是整理人。
早在准备掺和“书同文”这项大事时,胡亥就在沉思自己应该用什么方法,将原来的历史提前几十年,省去小篆这个没用多久就会被淘汰的东西。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书同文”是指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出了“小篆”,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而在同时,下邽程邈也向嬴政献上他在云阳狱中,花费十年,整理了自昭襄王以来的另一种文字字体,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字三千字,嬴政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而那种文字字体,因为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也就是后世的“隶书”。
虽然嬴政年代,隶书并没有取代篆书的地位,成为大秦的官方文字,但是时间胜于雄辩,到了西汉末年,隶书已经完全从结构、笔画等各方面,脱去篆体而独立出来,成为了正式的官方文字。
有人可能会觉得,在篆书的年代推广简体字,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字体变化太大,完全没有基础。
但实际上,小篆和隶书在汉字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而隶书则完全破坏了篆的字体形态,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开始。篆书再发展一万年,也没有办法变成后世的文字字体。
就像此时,程邈的隶书尚且处于半篆半隶的阶段,有些字体形态已经破坏,但有些却没有变,并没有后世隶书那样的成熟——这可能也是历史上,嬴政没有大规模推广隶书的原因。
但现在就不同了,胡亥从小所书的文字,是后世文字发展几千年后的成熟产物,不需要再精挑,不需要再细选,直接拿来用就是了。
毕竟实际上所谓的简体字,大部份是古以有之,比如黄、来、夹、吕、宫等字,在甲骨文、铭文、小篆就可以见到雏形。《简化字总表》2274个简化字中,人们常用的521个简化字里,解放区和建国后出现的只有101个,其余420字都是解放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先秦的有68个字,秦汉的有96个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有32个字,隋唐五代的有29个字,宋辽金元有82个,明清有53个,民国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