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5 / 7)
,绝对不是和平年代的军队能媲美的。
至于后世网络上常有的,站军姿走正步向左转向右转这种剧情,你见过哪个作者是穿越到秦国去教人站军姿走正步了?不是说秦人的受教育高,能分得清楚左右,而秦国的士兵一般是父子、兄弟相传,当新的一代进入军营时,他们就会将汇入大海里的一颗水,很快被人带到正确的位置,然后受周围士兵的气氛,在军官的口令下行动。
当然,这样子的训练方法是比后世学校军训还要慢,但却比六国训练士兵要快多了。
胡亥在王翦军中待着时,曾经看过无数场军阵操练。
比如秦军的小型冲锋军阵是这样的。
第一排是拿着大约六米长矛的士卒,后面四排是拿着三米长戈矛的士卒。
然后随着军官的号令响起,第一排的士兵会集体右脚前踏,将手中的长矛刺出,再微微向天空举起长矛,整齐排成一线的长矛,在阳光中微微闪着寒光,接着军官又是一声号令响起,手持长矛的士兵,头也不回的向着前方假想中的敌人冲过去。
待第一排士兵冲出去之后,第二排的士兵,会做好冲刺的准备,然后再随着军令向前冲过去。
数排士兵,如此反复再三的练习着。
现场除了军官的号令声,就只有整齐一致的踏步声,一步一步像踩在人心里一般。
一次冲锋练习,往往要持续好几分钟,胡亥初步估计过,换算成距离的话,大约要跑两千米左右。
不要以为才不过区区两千米而已,要知道这些士兵手中的长矛,长的六米,短的也有三米,也就是说一柄长矛至少有十几斤到几十斤重。
虽然对一个成年男人来说,提着几十斤的东西跑两千米,也没有什么辛苦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士兵可不是抱着或提着几十斤跑,而是仅靠双手的力量,持着一个长形棍状物体在跑,且不是拿着棍状物体省力的中间部位,而是拿着更费力气的一端在跑。
感慨完秦军的体力,再想想这些体力背后的付出,那就是非常非常好的军队伙食、非常非常强大的后勤供应。
和后世穿明里,动不动就提到明朝的军队,都是靠将军养的私兵来作战,而普通士兵却因为吃不饱饭,为了节省体力,连操练都不操练不同,秦军从上到下,每一个士兵的素质都是非常非常好。
一个非常不奇怪,但想想百万大军都这样的战斗水平,每天花得钱可就海了去了。
如果单纯只是花钱就算了,关键是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想想长平之战时,为了支援四十万大军在前线作战,秦国发动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来搞后勤运输粮食。
难怪嬴政对金银岛上的金矿、银矿这么心心念念,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百万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