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4节(6 / 7)

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最后导致焚书事件的发生。

古代师徒关系是很严肃的关系,要是自己和这倒霉的家伙定下师徒名份,难保几十年之后,自己不被他连累去守长……不,守长城是扶苏干的事,自己搞不好要被他连累去百越喂蚊子了。历史上,淳于越在被贬还乡之后,他听说扶苏被赶去守长城,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看淳于越这个表情,胡亥估摸着,要自己被赶到百越去喂蚊子,这家伙肯定拍手称快,不会像对扶苏那样贴心帖肺的……坑。不好意思,淳于越当时的所作所为,在胡亥看来,就是把扶苏又往坑里推了一把。

这也是个坏人!有这样子的坏人在,扶苏怎么能得到政爸爸的宠爱,当上秦二世。这样下去,扶苏只会和历史上那样,离皇位越来越远,而且……扶苏真得能守得住大秦的江山?虽然这个时代没有项羽,但说不定有姬羽、赵羽、魏羽在等着扶苏呢。

随着年岁的渐大,胡亥开始以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以一个高中生的眼光去看扶苏。扶苏优点是有的,除了被后世吹捧的那些,他以及几乎自己所有的兄弟,都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那就是和东方六国的关系太深。

除了赵国之外,秦国长年于东方五国通婚,一通就是几百年,你家王后是我家公主、我家公主又是你家太子妃这种,血缘关系早乱得理都理不清了。在七国并存的年代,这样子的血亲关系,是维持和平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大一统的年代……有种东西叫做“太后干政”、还有种东西“外戚干政”你懂不懂?

虽然秦始皇没有见过汉武帝,为了杜断太后干政,把幼子的妈赐死的事,但太后干政这事在秦国历史上很出名,嬴政自己也经历过被太后以及权臣压制,导致自己九死一生的事。

所以,按照胡亥的猜想,秦始皇英明一世,大概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也跟自己受同样的苦。而扶苏如果对他的外戚们太温柔,大概……呵呵。

“是,先生。”胡亥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忍下来,谁让人家是先生是大儒了,跟他闹翻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损他萌萌哒的形象,给人留下一个“无礼”的印象。

淳于越千错万错,但有一句话没说错,人若不知礼者,无以得立身于世也。

给人留下一个“无礼”的印象,绝对对自己的形象没有任何好处,也不符合自己一惯的处事原则。

你说胡亥一惯的处事原则是啥?就是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是让樊哙、曹参去套淳于越的麻袋呢?还是让他们几个都一起去?又或者让刘季去挖挖淳于越的底细,本公子就不信了,淳于越私下里就没有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