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3 / 8)
也算是活字印刷的开始,只是它虽已发明,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未能广泛应用。
“这到是很节约时间啊。胡亥,你果然很有想法。”嬴政拍了拍胡亥的肩膀,开心的说道。
身为君王,在听到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方法之后,立刻就想到了这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但当今这个社会,书籍是一种很重要很珍重,可以当成家传之宝的东西,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书,只有大的世家、王族才能拥有藏书,但是纸和印刷术接二连三的发明,却足以将原来很珍重的书籍打成白菜价,让更多有心向学的贫家子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君王,嬴政很轻松的就能从其中看到未来的前景。
“时间太匆忙了,这次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有空的时候应该再改改……”胡亥这一次到不是谦虚,而是他记得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用得是胶泥活字;二十一世纪的人,则用得是铅活字。自己嘛……秦朝最发达的是铜器,为了赶在嬴政生日之前制出来,自己没得挑,只能选择铜活字。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后世之人既然选择用胶泥和铅,而不用铜,那总是有他的原因的,自己应该让墨家的人再琢磨琢磨,是不是能改进一二。
当然,活字的材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上面的字体,“儿臣恳请父王为天下苍生着想,辛苦父王为这活字印刷术手写一套字体,做为印刷时的专用字体,以供天下人传阅。但凡我大秦境内流行的印刷品,都必须以父王您的御笔制模印刷。”
就像明星给粉丝签名所用的字体,不会是他签合同等重要文件时的签名字体一样,胡亥所说的嬴政御字亲书,当然不是指他批改奏折时常用的字体,皇上如果流传天下,万一被人拿去造假,那乐子就大了,但没人规定皇上只会书写一种字体。
“寡……寡人的字体?寡人的字也能刻在这上面?”嬴政声音有些激动,“还做为专用字体?这……这样不好吧?”
二十一世纪有句话说的好,一等公司做标准,二等公司做专利,三等公司做营销,四等公司做产品,五等公司做制造。虽然公元前二世纪没有这句话,也没有“标准”这个概念,但看周公编了一本《周礼》,就让后世之人遵守了几千年,嬴政大概也能想像出,如果整个天下的书上,都必须印着他的御笔亲书,是一件多么……多么……让人不能抗拒的事。
但谦虚还是必要的,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每一个王,每一个政治家应尽的义务,答应的太多会降低格调的。
“不刻您的字,难道刻赵高的字?或者说,父王您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您更伟大吗?”胡亥故作几句童言,说得嬴政脸一黑,同时狠狠的盯了一眼,已经缩在一旁,尽量把自己当成花瓶的赵高。
“还是……不太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