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4 / 8)
,杀姐妹也是醉了。
至于赵高和李斯,在嬴政活着的时候,他们俩可是堪称嬴政的两大心腹,陪着嬴政渡过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危难,却始终不离不弃,如果不是最后剧情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妥妥的就是一段人间帝王与臣子的佳话。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要是一本,剧情发展到这里,读者就该刷负说“剧情崩了、人物ooc、为虐而虐一点意思都没有”,最后读者纷纷弃文,作者君因为收益惨淡而不得不迅速烂尾,但这是现实……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有时候真实比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胡亥想到这里,看了一眼因为自己的话而若有所思的嬴政,站起身拿着纸卷向外走去,龙椅图被嬴政拿走了,他还得去找赵高,帮自己准备新的生日礼物。忙着呢,哪有时间管这种大人的事。
考验?呵呵……人心从来是经不起考验的。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是在晋江看一本,看到最后真得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我真得会刷负分的……尼玛这是调戏我口味吗?人物崩成这样……那么久的忠臣,说谋反就谋反……根本不符合逻辑
引一段曹三同学在《流血的仕途》里的关于赵李二人谋反的吐糟……没耐心看的就跳过吧……大意是,赵高诱惑李斯,说李斯你比蒙恬如何?你觉得蒙恬在你还能出头(《史记》原文);李斯吐糟说,劳资比蒙恬叼多了,怕他个p;赵高说,请按《史记》原文来对白来(原著里李斯是觉得自己不如蒙恬)……
赵高恍如一位攻略在手的游戏玩家,信心满满,谓李斯道:“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李斯冷冷地瞪了赵高一眼,厉声道,“以君之见,吾之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李斯犀利的反问,让赵高猝不及防,愣在当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晌才喃喃说道,“前四者,蒙恬实皆不如丞相也。”
李斯冷笑道,“吾辅佐皇帝,平天下,治社稷,迄今三十余年。非吾自傲,论功论能,朝中大臣,谁人可及?即便上溯古代,又有几人堪比?蒙恬乃我门下故吏,使蒙恬在我面前,也必不敢自居于我之上。君在朝多年,也算谙熟朝政,却以蒙恬比我,出此未经人道之语,不亦可笑?”说完,又逼视着赵高,嘲讽道,“君欲说我乎?既欲说我,却一开口便错,计止此乎?”
赵高嚅嚅答道,“臣方才所言,乃是司马迁《史记》原文。而照司马迁的记载,君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