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9(3 / 3)
的老板无异于糊弄你自己。
没有人在职场上是永远正确的,而你的老板往往比你具有更好的眼光来发现你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承认失败和错误,做出补救,及时调整和总结,往往能得到最快的职场成长。
然而,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孙协安的思维和方式的。
那场会议孙协安没有参加,但是听说闹得很大。隔壁x项目组的负责人林子健直接和john拍了桌子,原因是john决定将x项目整体砍掉,所有人员转型去做一个新的业务类型。
林子健,一个三十多岁的东北老爷们儿,首先是拍了桌子,然后是红了眼眶,孙协安明白,五十多号人,一起辛辛苦苦做了两年,最后的结论是无声胎死腹中,直接砍掉。
为了做成一件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不足为外人道。
那是无数个加班的日夜,那是每次讨论的撕扯和纠结,是深夜闪烁的显示器前流淌的时光,也是达到每个想要的效果之后的欢乐和兴奋,是加班到深夜之后去烧烤摊说的那些心里话,也是熬到两眼血丝之后隔壁的兄弟递给你的那瓶红牛,是为了一个技术细节,所有人的集思广益,也是家有病重老母,帮你抗下所有工作内容,只为了让你安心回家陪母亲做手术的同事……
一个突然空降的中层,一夕之间,要让所有的这一切,灰飞烟灭,林子健怎么能不怒。
孙协安有种兔死狐悲的伤感,但是他无能为力。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看杂志的财经版或者捧读名人传记,往往会提到,某某人杀伐决断,做出了非常果决的业务转型,但是谁问过,转型之后,那些原来业务的员工去了哪里?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铭记的,只有战役和名将,那些献出生命的士兵,无人问津。
林子健怒气冲冲,提了辞职。正式成为了分公司被接管之后,离职的第一人。
john对所有的业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重新布局,这次布局,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选择了留下,也有人选择了离开。
孙协安和大元,都成为了留下的那批人。
大元在孙协安深夜的蹭车路途上,和他说掏心窝子的话:“就是想试试,到底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就是想要努力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