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2节(2 / 5)

有回报。

顾娅心里难过,趴在书桌上大哭了一场。入学和签证,始终是两座大山,沉甸甸地扣在心头,叫人喘不过气。

上个学啊,咋就这么难!

不过,也亏得她那没心没肺的性格,才能把心态摆好。发泄掉情绪后,眼泪一抹,继续革命。

把书包整理了下,决定去图书馆学习。一路上,她不停地安慰自己,没事的,路走没了,那就自己挖一条出来。古人不是还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说明啥?说明坚持和尝试才是硬道理。

这样一想,心里好过了点。

法兰克福的大学图书馆很摩登,阅览厅一般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只要不把书借出去,就不需要学生证。可能是新学期刚刚开始,图书馆里很空闲,小狗小猫看不到几只,顾娅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来。

图书馆虽然坐落在市中心,但周围的环境却分外优雅静谧,她的位置正对一片落地窗,外面就是个花园。绿地上种满了柳树,一阵风吹来,柳叶飘飘,煞是好看。有时候在家里看不进书的时候,顾娅就会一个人跑来这里,静静地坐一下午。看累了,就向外看一会儿风景,然后低头继续。

其实,顾娅也算是个能够静下心的人。以前在新西兰念书的时候,因为语言障碍,上课只能听懂百分之五十,另外的五十就得靠自己预习复习。所以,她经常坐在图书馆里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

要学会说一门语言并不难,去那个国家报个密集型的课程,基本上一年的时间就能掌握了。难的是学精深,不管是和朋友聊天、还是听教授讲课,要能听得懂他们说的每句话,这真的不容易。很多时候,缺乏的并不是词汇量,而是对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的了解。

作为一个外国人,顾娅的德语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要融入这社会还远远不够。因为没在这里受过基础教育,也没在大学上过课,她的听力和即便再好也会有个局限性。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看电视、多听电台、多读报刊。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着各种不同的专业书籍,文学、心理学、艺术、科技、数理、化学、历史……不过,知识面有限,她最多也就找些古典名着看,比如康德、布莱希特、歌德、席勒。随便一本,就能让她啃半天。要真能看懂这些书,那她的德语也就有了质的飞跃,用来应付德语托福绰绰有余了。

只是,身为大师级别的歌德,他的名着,又怎是一个难字可以形容!

顾娅手上翻看的这本是大名鼎鼎的浮士德,在国内的时候,还曾拜读过他的中文版呢。可是现在是全德语啊……靠,这是德语么?其实是丹麦语吧。= =

这些蝌蚪文,看得她头昏脑花直想吐,可还是得看啊,学习就是革命,革命哪有那么容易成功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