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节(1 / 4)
这正是赵太太最为担心的,国茂一支是不可能有子嗣的了;国葆就是有孩子,赵太太也绝不会将家业交给他;至于国藩,妻妾外室相好都不少,就是没有一个有消息的,就连买来好生养的丫头,肚子也一样没有动静。
良药苦口,良言逆耳,但赵太太毕竟是个极明理的人,因此她终究苦涩地问道:“难不成赵家的典史真就是不再保为上?”
“对,不保为上!”先前宁婉接过赵太太手中的重任费尽心机地又将赵典史家维持了些年头,到最终又怎么样?“所谓不破不立,赵太太现在正宜痛下决心,将典史之职让出,专心打理家业,过继子孙,教养下一代。过上几十年,赵家再出人材,那时也许并不将典史之职放在眼里了呢!”
第217章 选择
</script> 宁婉把最心底的话都说了出来,觉得一身轻松。
赵太太对自己的恩情,自己也算报完了,现在只看她如何选择。
良久,赵太太终无一语。宁婉却十分理解她,如果先前有人对自己这样说,自己也很难立即就听从吧?赵家的事,毕竟早与自己无关,她尽了心也就够了,眼下就又说:“其实写错契书的事并不难办,我虽然不让铁石帮忙,但是却能一样将事情压下。”
“卖地的卖了地又讹人,其实就是个破落户,他想图一笔银子是真,但若是再赔一笔几百亩地的银子,着实不划算。”宁婉细细地剖析,赵太太之所以想请铁石求情,也是不想拿出那上千两银子,赵家有钱,可赔上千两的银子总要伤筋动骨的,“可是,他再是不要脸,并非没有人能治得了他。一则有当时写契书的中人和三老在,二则就是他只要是人就会有三亲六故。”
“像卜九那样父母双亡、无兄无弟、又没有子女,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能有几个?卖地的人自然是有亲近、信服,或者不得不给情面的人,我只备了厚礼找了那样的人说清原委,请他援手,他看在银钱和情面的份上,自然能答应。”
“只要卖地的人按下,买地的重新得了契书,我们再去拜访一回,他既然是有家财的人,总不愿意与赵家结了仇,自然也就罢了。”
“买地的罢了,撤了状子,钱县令还能说什么?且他于这些琐事并不精通,又与虎台县当地人极隔膜,想生事也生不出来了!”赵县令若是真有本事的人,也不至于任赵家这么多年安然不恙。
赵太太一向认为自己是个能干人,但是如今听了卢夫人轻飘飘地将她以为难到了极点的事情说开了,心里不由得升起了感慨,赵家怎么就没有缘份将这样一个聪明机灵的女子娶进门呢!若是那样,自己如今早就在家里享清福了!
只是,赵太太并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她看着眼下年青的小媳妇,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