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5)
的春天来得早,天气也比往年热,各种山野菜都长得十分茂盛,吴二爷的山货铺子开得恰逢好时节,每天收的山货都堆成高高的一座小山。【鳳/凰/ 更新快 请搜索//ia/u///】
对比之下,宁家就可怜极了,每日到虎台县送货都不必用骡车,一两头驴子就够用了而德聚丰在虎台县里也只还留着望远楼等几家关系十分亲密的老顾主,其余的已经都由吴二爷供货了。
不过,如今德聚丰的人倒也不再闲着,除了专门拨出两个人负责山货生意,大家开始做米分条。原来这些日子宁婉将德聚丰后院不远处的一处房子买了下来,米分条作坊就开在那里,又托望远楼的掌柜帮忙从山东请了一个会做米分的刘老师傅,专门做绿豆米分条。
传说中米分条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发明的,辽东人一向特别喜欢这种吃食,也常用各种粮食做米分条,平常种的高粱、豌豆、稻米都能做成,但是最好的还要首推绿豆米分条。用绿豆做的细米分丝洁白光润,放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几乎是透明的,吃起来又韧又滑,上等席面里常能见到。
比起富贵人家常吃的细米分丝,寻常辽东人家更喜欢宽宽的米分条,用猪肉炖在一起,又香又有咬劲,大冬天时吃了还特别顶饿,在农家也够得上是难得的佳肴了。
一直关注宁家收购绿豆的吴家父子终于明白德聚丰想做什么了。既然山货生意被顶了,宁家便转行去做米分条,恰好镇子上没有专做米分条的作坊,甚至虎台县附近都没有,也算是一项不错的生财之道。只是宁家转行做米分条的时机有点不对,这还是山东来的老师傅到了大家才知道的,米分条竟是要在冬天才能做的,因为拉好的米分要在屋子外面冻实了才能最后成形,现在的天气只能做些凉米分,又因为不能存放因此每天不能做太多。
宁家这些绿豆看来要在手中压上一年呀!再加上请师傅的工钱,这一项恐怕就要赔上不少。不懂得做米分条的行情就随意入了行,吃了亏也是必然的!镇上早有知情的人家偷偷笑宁家了,毕竟是从山村里出来的,许多事儿都不明白。
吴家父子倒是顾不上笑话宁家,毕竟宁家亏不亏对他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他们只是万万没想到即使到了这样的时候,宁家也没有将山货生意全部停了,还是维持着过去价格对外收着货,虽然收到的货很少,但是却没有断过!
这让吴二就为难起来,他原是打算用上一两个月挤垮德聚丰的,但是现在他铺子里每天都要赔上几两银子,镇上所有收山货的小铺子早都关了门,唯有德聚丰巍然不动。
吴掌柜就埋怨儿子,“当初我就说这样做不对,现在可倒好,你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每天赔着钱,你娘要是知道了在地底也不得安稳!”
原来这笔钱是吴二的亲娘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