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3 / 4)
父母请了媒人过来,但是因为三家村实在太偏,媒人每一次的跑腿钱就不少,因此刘货郎就来传个话,其实也没什么,宁家倒不挑这些,只要女儿将来过得好就行。
因此爹含笑道:“我们整日里有什么事,还不是闲着?你们家挑好了黄道吉日告诉我们就行,我们在家里备好。”
“那就二月十六吧,早让人看了皇历说是好日子。”
“好,好,就二月十六!”
刘货郎就又笑问:“我爹让我问问,这聘礼叔和婶有什么说道没有?”
谈婚论嫁时,聘礼是第一件大事,必须事先说好。
三家村许多女方家是要将聘礼留下一半或者全留下的,毕竟将女儿养了十几年养大了,出嫁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总要把爹娘养育女儿的钱留下来。
但这样做的多是家里日子过得不好,指望着用女儿的聘礼给儿子娶亲的,也不算不对,但是也有男方是不愿意的,因此下聘前总要问一问,能还回去多少聘礼。免得将来有什么纠纷。
在这一项上,常有两家人就此不能达成一致,亲事就不成了的。
第16章 聘礼
宁家自爷爷嫁姑姑时起,就将男方的聘礼全返了回去,还拿了与聘金一样多的钱给姑姑做了压箱底儿,因此姑姑嫁到了姑夫家底气就十分地足,没几年就当了家。
到了宁贤时,爹娘也是一样,只怕留了聘礼女儿到婆家受气,按着爷爷嫁姑姑的规矩,添了与聘礼一样的数目,又打首饰做衣裳的,热热闹闹地将宁贤嫁出去了。宁贤的婆家自然高看儿媳一眼,过年时宁贤走娘家带来的礼品都是上乘的。
眼下到了宁清,宁家自然不会争聘礼多少,而是更在意女儿嫁个好人家。
因此宁梁便摇头笑道:“我们家只愿意女儿嫁得好,到了夫家日子过得好,至于聘礼都随你们,将来我再添些给清儿压箱钱。”
宁婉自听了聘礼二字,便一直看着宁清,见她先是红了脸,低头不语,现在却抬起了头,含羞带笑地道:“我们家一向都是聘礼给多少,再加一倍银钱压箱拿回去的,当年爷就这样嫁的我姑,我爹也这样嫁的我姐。”
刘货郎就笑道:“爷爷对姑姑真好,叔和婶对女儿也好!”又道:“我们镇里人家也多是如此,我还以为三家村不能呢。”说着眼睛却向宁清瞟了一下,宁清回了一眼才重新低下头。
宁婉此时已经肯定,这番话是宁清和刘货郎早算计好的。先前她还存着一线希冀,以为宁清是随口说的,只是刘货郎却因此生了心思,后来才下了三十二贯钱的聘,将自家逼到了十分为难的处境。
三家村这一带的聘礼通常都是八贯钱,亦有家境好的不过十贯、十二贯,最多不过十六贯。刘货郎家境不错,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