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4 / 7)
曲。那曲调珏儿听来甚是熟悉,正是她们以前在王府听到的“貂蝉月下酬义父”的桥段。那貂蝉为答谢义父的养育之恩,主动向王允建议□□吕布。
那一句“义重难相酬,玉石焚身成灰又何妨”温婉低吟,竟是唱出了几许弱女子决心赴汤蹈火的大度超然……
只是往常听得惬意的曲子,到了这般光景,竟是让人心内堵得难受。
六姑娘哼唱了几句后,便慢慢停了下来,只是没头没脑地说道:“若不是因为府里出了事,还真不知陶逸老先生隐居在半屏山,人都说他妙手回春,只是不轻易替人医病,此番若是能见到他,也是算是不虚此行。”
珏儿眨了眨眼,隐约地感觉到六姑娘要酬谢的王允,似乎并不是她以为的萧家。
作者有话要说:
尧少表示昨日有菇凉妄议在下裤裆,实属胆大!难道本少要告诉尔等小妮子,那里是满满的一大兜?
☆、第 6 章
说是第二日出发,可是六姑娘并没有早睡的架势,而是不声不响地去了萧府后院的玉作坊。
这作坊还是萧家老太爷时留下的。萧家老爷子爱玉成痴,加之本身也是雕玉的高手,是以就算家业有成时,也从来没有让自己手上的功夫荒废过。这件小小的作坊便是他打理店铺生意之余消遣解闷之处。
玉珠小时刚入萧府,因为年龄太小,初进萧府总是会有些认生之感,有事没事喜欢亲近在萧老爷子的身旁。萧老爷子平时是个严肃一丝不苟之人,只有对待玉珠如沐春风,只将她小小的身子抱起,放在案子旁的一个软垫上,让她看自己雕琢玉器。
可如今,老太爷过世已经有六年,而府内再无人痴爱雕玉,这件小玉作坊已经蒙尘很久了。若不是老祖宗为了留个念想,这里只怕早就移作它用了。
今天就在晚饭时,玉珠的乖顺,让萧老夫人再次舒展了笑颜。得了老祖宗的首肯,从管事那得了钥匙,她才得以再入这间作坊。
待得进来,玉珠亲自点亮了桌案前的烛灯,环顾四周,因为久无人进来,案面竟然已经覆盖了满满一层的灰尘。
纤长的手指轻巧地点过揩拭起一抹尘埃,露出了乌木该有的光泽。她轻轻地吸了一口消散在屋内的昏沉浊气,发现自己竟如六岁时一般,只有在这斗室里才能找寻到那份不易的自在。
她并没有让珏儿进入到屋内,自己轻轻地挽起了衣袖,干净利索地收拾了案面,再将自己在衣箱里找寻到的那包裹打开,逐一排布而上。然后在一旁的展柜之上取下了一块开了一小半的玉料。
这块玉料是她曾经屡次尝试,也未及打开的……
犹记得十岁那年,萧老爷终于让描画图样足有两年的自己拿起刻刀,学习雕刻印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