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77节(3 / 8)

一部分女子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官职,那些官品不如她们的男子面子上怕也很难挂得住。

二是怕家庭不稳定。如果女子出来为官,家中就没有了主内的人员,对于家内繁杂事务的责任,就必须要转移,但转移到谁头上就是很需要思考的事情。

他们怕是每个人也想象了一下,若自己的妻子出来参与科考,甚至获得了功名,对他们来说的巨大影响。

而大邺又不时兴对女子礼教的官制,更不时兴对他人能力的攻击,所以这些人竟说不出理由来。

而且考生之中男子也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不能接受女子和他们一起考取功名,甚至罢考退考,阵仗要是大起来,这上万的考生若是联合抵制,这对于殷胥想要大开科考也不是件好事。

绝大多数朝廷官员为了求稳,觉得如果一定要牺牲一部分人来完成这次春闱,还是应该要牺牲掉那数量几十人的女子。而且毕竟她们大多都是未嫁女子,对于朝堂或者是权势的影响力很低,将她们除名本来就是因为不合考试规矩,也不用担心后果,情理上却过得去。

他们不是真的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事儿付出太多。

以前千百年没有女子为外官,不也是各个朝代的兴衰,何必要为了这事儿,闹出社会上的不合来。

殷胥坐在皇位上,当真感受到了忽视和无所谓带来的冷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崔季明,他或许也会选择这么做。如果不是认识崔季明,总切身考虑到她以后难走的路,就单凭他手中的捏着那么多让人头疼的国事,要是遇上了这件事情,必定想的也是息事宁人,求稳解决了就好。

今年的科考,其实有了诸多创新。殷胥还开设了专门性更强的六部考,不考诗词文章,经文大义,只考一项试策国策,重中之重则是六部之中更专业的知识。各部有十几个名额,考得六部考功名后,在翰林院磋磨的时间也短,几乎几个月以内就可以进入六部任职。当然升迁也会受到影响,基本很难像进士那般扶摇直上,但是也能得到稳定的朝中官职。

而由于殷胥整改了部分地方上的官员设置,也会有一批三甲官员要去出身地为官一段时间后,再凭借功绩调回中央,六部考于此相比,也就更稳定一些。

前头有这样的革新,殷胥便在朝堂上提出想要设立女科。

为这些女子单独安排考试,将她们的卷宗与男子混在一起,以同一标准来要求,但放榜的时候则是单独设立女科榜,也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设立,但具体授予官职,还需要另行考虑,可能以国子监内的文职和御史台为主,或有可能也只是给个空名头。

全场哗然,也不说是绝对不能接受,但众人心里总是不舒服。

崔式站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