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节(6 / 7)
城池的年轻小将。”
崔季明笑了笑。
她提了根线,往后众人也就有了大致的方向,你一言我一语,工部的过来说以船搭桥在长江上的可能性,户部谈起了粮草运输起始点的事情,构架也渐渐丰盈了起来。难事总算是有了个开头的法子,虽然诸位也都知道,开头难,过程更难,结果最难,但此刻能着手就有了斗志。
殷胥不大发话,群臣也不瞧他不去观察他脸色。一是殷胥不插嘴让大家先讨论、先吵先骂都是约定俗称的事儿了,二是你就算瞧也从他那张脸上瞧不出几分颜色。
崔季明倒是很喜欢这个氛围,她也渐渐能感觉出讨论内政和讨论对外战争时候的区别了。内政的时候毕竟触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尔虞我诈你争我夺,是为了在朝堂上立身,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当一致对外的时候,在场诸位都没有再多考虑各部各家各人的利益,这样拧成一股绳对外使力。
这种状态十分难得,百年历史中能有两三年为了大业抛却个人利益的朝廷,也真就足够立足到下一个百年了。
因为在场的人,基本都是或早或晚,看见过支离破碎的大邺好不容易组装了大半的。国若残破,朝廷就是枯水,谁还能捞到利益,谁还能安身立命。几年的弯路,已经让大邺近半的朝臣,踏上了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命运。这弯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今日还只是大概商议,后头根据军报还需要再修改计划,调兵调船,运送屯粮,路都要先铺好了将士才能出发,这事儿还要再议论一段时间,而殷胥也开了口。
他绝对会御驾亲征,主持其中几场重大的战役。
如今的朝廷对此已经没有了异议,从对圣人御驾亲征的不信任,到如今反觉得他能南下,胜率就能提高一截。
叫来的人多,比如很多工部户部的都是,说完了自己能说的话,跟遛弯过来似的,心情也比来的时候轻松了一些,对圣人躬身行礼就从侧门退下了。满殿乌泱泱的人,本来还围着巨石走来走去,三言两语的说,甚至想出了什么点子,直接隔着比三张龙床还大的巨石,对着圣人喊话。
这样来来往往,人也一波波退下,渐渐的外头天都黑了,宫禁是有时间的,绝大部分朝臣都要赶在宫禁之前回家。崔季明却看痴了,也不知晓是谁给这沙盘提供的蓝图,对于山脊,山坡的刻画都是相当精准,甚至标出了几条大河河道变化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官道大致的走向和交汇地点。
黄门给崔季明拎着提灯,累的来回换手,崔季明干脆自己接过,细细的看。
她有些好奇,开口道:“这样精准,究竟是谁给测绘的?北机的势力这么广,那还怕什么打仗啊?”
一时没人回答,她提着灯笼抬起头来,才发现空荡荡的殿堂之内已经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