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节(2 / 6)
了多少。
而是打仗的时候有退路、耗得起,有几条方式可以选,粮草不再是算计着给,更不是一旦做错了就再也回不了头。她觉得总算是能松了一口气,却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军的将领大多以权谋为主。
长期在这个位置,缺少了在地方叫天天不灵的压迫感,缺少了绞尽脑汁拼一条生路的生涯,看什么都觉得轻松,都觉得有退路,对于将领来说只会渐渐懈怠。
殷胥在肃宗裁军之后,并没有大量的征兵,而是选择养精兵。与肃宗时期常年因为军衣、军甲的问题在朝堂上产生摩擦不同,他如今单在每个士兵头上花费的军费,大抵是先帝在时的两倍有余。
殷胥这样做,自然能从根源拉大朝廷军与叛军之间的差距,减少兵力的损耗,提高战争的效率。但就像是他自己也能意识到的,他的每一个决定实行下去的过程,必定要藏污纳垢,曲解含义。
如今下层对于军甲、兵器、攻城器械的追求,对于练兵本身的忽视显然也是个隐雷。
更何况崔季明觉得每个士兵头上分摊的如此多军饷,怕是会有不少地方士兵死后不报朝廷,名字依然在领着军饷,这些钱流入各层将领的口袋。
也不是说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黄河浑浊不也一样灌溉周边土地,只要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殷胥会选择装看不见这些。但若是像如今这样私下有泛滥的趋势,就要极早根除。
对于崔季明而言,如今她还很难对于这种事情插手,却暗暗记在心中。毕竟是年初一,虽然来了的大臣将士也不可能去跟亲人团聚过年,但总比坐在这儿讨论一下朝政的好,他大概到了中午之前就结束了这场大朝会让大家去和同僚吃喝玩乐了。
几位每次上朝都憋到膀胱快炸裂的老臣,差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皇帝毕竟是要比大臣先走一步,殷胥憋了半天没说什么,朝后走去。他刚刚坐在高台之上,高台上立有屏风,他此刻就犹犹豫豫的站在屏风后头,隔着绢纱的屏风看着崔季明。
崔季明也锤了捶腿,撑着胳膊从原地起身。殷胥想叫住她,又实在没有由头,哪有大年初一要叫人去书房商谈事宜的。偏生崔季明都已经打哈欠,恨不得赶紧离开,连头也没回,更没多一个眼神找找他的痕迹,就跟后头两个年轻小将一起并肩走了。
她毕竟年轻又看起来好相与,一些小将跟她见了没几次面也渐渐熟了起来,虽然官品有差,但毕竟年纪相仿,并排往外走在雪地里,玩笑道:“今儿看着季将军一直在捶腰,这是怎么了啊?”
另一人笑道:“这不是昨儿小妾才来,也真够磨人的啊,把咱们季将军累成这样,怪不得昨儿军中守夜不见你来,你倒是在家守夜的。”
要是平时崔季明早吹逼说自己怎么俩小时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