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33节(4 / 7)

联手,死守地盘。郑裴王三家联手,不顾黄璟的反对与言玉的冷眼旁观,誓要吞并。

打这三条地头蛇,足足打了半年多没有打下来。

南周大军虽然也很强力,但打进去对方就会立刻死灰复燃,东躲西藏,当地百姓都给本地兵帮忙,把南周大军耍的团团转。

黄璟终于看不下去了,郑、裴两家也觉得这样根本不可能打下来,打下来也管不住,只得决定撤兵,此时十几万兵力已经消耗过半。幸而是三位节度使也被打的够呛,终于决定和朝廷合作,虽内部自治也愿承认朝廷。

郑裴王打那么急,也是有原因的。王家在山东河朔的势力被武将瓜分,郑、裴两家虽占据了黄河以南,但却逐渐紧缩内耗。而夹在南周朝廷与山东势力之间的刘原阳水军却疯狂发展,眼见着一座大营建立,成为了两边势力之间的天堑。一切都没有向计划那般进行,山东显然成为了管束不了的断肢,他们当然心头着急。

言玉却在这半年完全抛弃掉自己的投筹权,对于朝廷所有的政令他的态度就是:“听不见听不见”“不知道不知道”“啊什么风太大了你再说一遍”,其他四位不是没对此表达过意见,言玉表示反正你们不差我这一筹也能做事,我爱咋地咋地。

他只专心发展自己的岳楚。

岳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的封地内又有适合屯水兵的洞庭湖。再加上岳楚一带早早被他占下,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乱,土地肥沃,大量垦田,粮食产量早早高于几次流民冻灾的江南,成为了南周的鱼米之乡。再加之水系发达,商路可通行,言玉窝在岳楚,开均田大量招揽贫农,竟一时繁荣甚至超过战前。

而就在东周朝廷军攻打三节度使不成撤走之后,言玉秘密支持与他接壤最多的静江节度使,大量运粮帮助对方救济民众,并提出想购入桂州的铜矿、葛麻。静江彼时最缺钱,岳楚与他们相邻却没有来攻打他们,静江节度使自然愿意与言玉合作。

言玉进一步提出,广州市舶司商贸发达,若是能建立合作,从荆楚至岭南一路合作,大家都能发财致富何乐不为。于是在他多番游说,以物资支援为诱惑,又授两地新的农耕之法,他惯常一副两袖清风的打扮,如此好心,如此谋求共同发展,广州与桂州的两大节度使均同意了与他的合作。

南周朝廷知晓此事,大为震怒,认为言玉是压根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下诏命他还朝。言玉既不辞退五公之位,也不还朝。一脸“有本事你丫来打我啊”的样子窝在岳楚。

朝廷还真的没法去打他,他跟与朝廷成仇的几位节度使联手,真要是开战,估计他还不用动手,记仇的静江和南汉节度使就先上来咬朝廷了。

而朝廷内部也是岌岌可危,这个像玩具模型一样的朝廷,几乎问题层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