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节(2 / 6)
冒险。”
殷胥又问道:“安王妃觉得如何?”
刁琢为妻,按理说不该驳议泽说过的话,却犹豫了一下,道:“我觉得可行。”
泽似乎没有想到刁琢会在殷胥面前反驳,道:“一旦在中原推广民间探矿,铸钱的铜矿、还有重要的铅矿、锡矿又如何处置?”
刁琢道:“咱们之前在宣州,不也是州府收买么。只要是收买价格合理,根据每年产量即时调整,不去克扣矿产,应该是不会流通世面的。还有就是牢牢把住分配的权力,我认为如今既失了山东河朔,南地又有叛军盘踞,若朝廷不加紧发展,反而会把自己困死。”
泽转过头来,是当真打算要跟她辨个高下:“那冶铁如何!若不禁铁,日后叛军也大量购铁制兵器又如何?”
刁琢一惯是不和泽争口头,此刻看着殷胥明显是来问意见的,也不能隐着不说,只得道;“如今禁榷铁矿流通,叛军不也一样不缺兵器么。禁是禁不住的,若真是叛军从世面上购关中、西北产出的铁矿,那反而是好事,咱们民间开矿,朝廷收买,是因为朝廷如今有人管理,也有能力做。叛军是不可能好心放矿给百姓,动乱期间更没有收买能力。”
自己命人开矿,显然太费事了。本来就是逐鹿群雄互相掠夺的内乱,谁能安下心去开矿。
要是从大邺开始流通出矿产,不、甚至是直接流通出部分精矿、铁器,河朔山东等地的兵将肯定会去购买!
毕竟大多数人不一定会考虑未来多少年站住脚,而是去做更方便更容易的事情。
大量从大邺购矿,他们怕是还会嘲笑大邺将辛辛苦苦开采的矿产给了他们。然而却没想到他们掠夺来的金银却进入了大邺,而当看着他们杀得差不多了,手头钱也没多少,大邺一时断了商路,朝廷以更高价大量收购世面上的铁矿,商贾也不会越境去卖,在这个兵器损耗如此之快的时代,他们怕是内境要拎着笤帚打仗了吧。
刁琢一说,殷胥立刻想到了这些,她也的确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只是说的没有太绝。
她身为女子,也更有些谨慎和平和,道:“但我不认为朝廷可以放任对叛军之地的通商,因为商贾如此程度的发展,是前朝未能有过的。本来商贾一事就有利有弊,没有人知道如果这样做后果是什么。我认为这些年朝廷估计也要大量置办军备,应该以朝廷每年的需求,决定是比较严的禁榷,还是稍微放宽一些,但不能够完全撒手。”
泽显然也在思考,夫妻俩本就因为一同读书相识,平日里蜜里调油的少,反而是坐在一处认真讨论,甚至因为策论吵起来到一晚上不说话的事也有。他又道:“我虽然觉得之前阿琢借官钱助民间开矿一事虽然好,但官收二成的比例太低了,最少三成以上,毕竟如今朝廷仍然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