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 / 6)
崔季明对殷胥道:“那最长的是九曲枪的改制,取九曲枪一丈一的总长,用钩镰枪向内突出的倒钩枪头,在中段每隔五尺处便多加一个内勾,又由于军费不足而将木杆改用了竹竿。这样一刺、一甩,一拉,勾上就足够挂上好几个布衣流民。”
殷胥往下看着十二人阵内配合有度,两人持有一丈长的枪,加大兵器的范围,一旦勾住往后拖来,八尺长矛兵四人,列于阵中,单手持盾,立刻将拖来的人刺死,而四名刀兵,则分别列于队伍两侧,协助保护侧面并处理靠到近距离的敌人。
躲得过回勾长/枪,躲不过八尺长矛,命大的躲过了长矛,抬头冲两步就是盾牌,和从盾牌缝隙中探出的刀。
在南地这根本不养马的地方,这种全方位的小阵法,单纯用步兵几乎是无法破解的。
当然这种阵法所用的最高成本,不是兵器不是铠甲,而是时间。有多少部队会给几年的时间,要十二个人绝不轻易替换的配合到无缝可寻。
更何况南地本就没有多少像模像样的将领,江南甚少发生战役,很多地方甚至是连当兵经验都没有的儒士直接担任将领。
一波波的流民死在“撒芝麻”阵下,似乎连城墙下都被垫高了一层,流民终于被浓郁的血腥味给刺激的头脑清醒了几分,他们开始拼命的想要往后挤,而一个个小阵法看他们往后撤,也并不追击而上,只是沉默的守在原地,好似城门外林立的无数石狮。
而崔季明却发现,本来如若洒星的点点阵法中,一些靠近流民来的方向的……星光,已经灭了下去。阵只要在,十二人都会毫发无损,可阵如果被过多的人流挤开,十二人当中一个也活不了。
冷兵器时代,伤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虽然与无数流民士兵的伤亡相比,刘原阳手下将士的折损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但崔季明仍然能想象到如今不知在哪个阵法中的刘原阳,内心该是怎样的感受。
流民发现了这阵法的要命之处,但似乎带队的将领也发现了些能对付这阵法的端倪。
他们命流民和士兵,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弧,人挤着人往城门的方向,持盾往内推挤。这阵法施展开需要足够的距离,如果他们不计伤亡的往内挤,或许能挤近阵法之间的距离,要他们自伤。
崔季明一看到对方变阵,便明白了他们的目的,立刻道:“命弓箭手准备!”
城墙上两三排弓箭手慌手忙脚的这才去搭弓,崔季明简直让眼前这帮人跟农夫一样拉弓的方法,给震惊了。她想过这地方的兵没见过打仗,却没想过他们连如何快速搭弓,如何三排轮换弓箭手都不会!
说兵是一熊熊一窝,就在同一个地方,将领不同,士兵水平怎么能差这么远!
箭矢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就让他们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