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4 / 5)
这是说王禄或是龙众的人脉广泛,还是该说禁庭防备松懈?他好歹也是个皇子,侍卫连过问也不问,要是哪天王禄敲昏什么后妃王侯,背着从这儿走,他们是不是都装没看见。
这件事——殷胥暗自记在心里,不敢小觑。
这一关过的如此轻松,出宫也不是什么难事,大兴宫西侧本就属于人烟稀少戒备松懈之地,城墙下拴着两匹黑马,安静的甩尾等待着。
殷胥还以为王禄这个代步工具会一直背他到终点,没想到他还挺会偷懒。
他也不多问,转身上马,问道:“城内行宵禁,有人巡逻,想来路途不会太远吧。”
王禄点头:“就在城西南部的嘉会坊内,宵禁巡逻多在中部,咱们能绕开的。”
一路往嘉会坊去,殷胥真是这帮龙众可是真·大爷,见一面奔波过半个长安城,他转换各种交通工具,那帮人还神神秘秘巍然不动的。
过坊自然还要王禄背,等到立在嘉会坊内那座一片黑暗的高门府邸里时,殷胥环顾四周才看向不远处半边脸隐在黑暗中的矍铄老者,开口道:“乞伏师傅。”
乞伏行了个礼,眉目在月光下清晰起来:“殿下受累了,龙众三十多年再聚,实在不易,如今只得在这种地方见面。”
他身姿消瘦挺拔,哪里像是白天那个教到无奈的老宿将,风吹动胡须,愈发像个高人。
“只是中宗去世前,殿下还未出生,这密言恐怕很难由这种方式传给殿下,不由得臣多问一遍。”他缓声说出那密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殷胥缓声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殿下从何而知?”
殷胥默然。本来是他在弘文馆修书时,曾经找到藏在封尘十几年的旧书架中的一本薄册,夹在前北魏的杂史中,十分不起眼,装订方式奇怪,全篇以类似俗体字的字体写成,他只认得一半,依稀看出大半的文字,却读不通。
读不通,但并不影响他看懂上头的落款来自于高祖,而扉页写的两句诗,便是刚刚二人密言的内容。当时的笔迹看来,显然也来自于高祖之手,读起来与邺人作诗的思维决然不同,他反复咏来,心中感慨万千。
这两句诗可谓石破天惊。
大邺诗才辈出,绝句横行,最喜雄浑风景、峥嵘往事,亦或是情浓心悲,寥落洒脱,写诗词句大多是对情绪与美学的直接表达。
而这首诗是理趣、思辨,是义理与逻辑。
读过的人不由得赞叹,邺人怕是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
殷胥反复读过,心中不禁问,这当真是高祖所写下的诗句?
后来登基几年,他才再找到中宗留给殷邛的接应人名字,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