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三百六十一章 内务府(2)(2 / 3)

出于这等特殊的政治需要,放弃内廷太监群体,再扶持一套文官群体,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就是崇祯皇帝的抉择。

所谓的西苑悟道,不过就是一项噱头罢了。

“在今后的一年内,特设的内务府,要逐步接替内廷有司职权,确保内廷权益不受到任何损失。”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环视眼前的内务府群臣,朗声道:“内廷是内廷,外廷是外廷,朕希望你们能够牢记于心,不要在内务府当着差,屁股却给朕坐歪了,这是不能有的。

鉴于赈灾公署、廉政公署从朕下旨特设以来,就在朝野间饱受争议,纵使到现在也有很多的分歧,朕决意将它们悉数划归进内务府。

今后不再归外廷所设。

赈灾公署在地方所设赈灾行署,将会作为内务府的常设机构,接受内务府和各地巡抚的双重管辖。

廉政公署今后只负责内务府所设的有司衙署监察,不再涉及外廷的有司监察,一应旨意朕后续会颁布。”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他们,在听闻天子所说后,无不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其实在他们被天子从各地召归京城,擢授内务府的相应职官,就清楚的知道今后大明的政局,会朝着全新的层面进取。

内务府常设7名总管大臣,秩正二品,常设会稽司、掌仪司、都虞司、慎刑司、营造司、庆丰司、钱粮衙门、内管领处等有司衙署,这哪里是单纯的总揽宫廷事务啊,这分明就是另一套行政班底啊。

只不过先前内廷太监群体,所执掌的那部分权柄,被特设的内务府所全面顶替,这就是让内务府和外廷有司对立制衡啊。

所立足的权力跟脚不同,也注定特设起来的内务府,和外朝的有司衙署,是不可能融在一起的。

“内务府所设一应衙署,就暂定在十王府所在。”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站起身来,看向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他们,微笑着说道:“至于所设总管大臣,就暂在养心殿择一偏殿当差,便于朕随时传召。”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内务府下辖常设的那些衙署,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抛开其他的不谈,鞑清所创设的内务府,的确起到不错的制衡作用,还有效避免了内廷太监干涉朝政的弊端。

崇祯皇帝需要这套行政班底,来帮着自己分忧做事。

像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后续会和内务府逐步合并,不过司礼监、御马监等重要衙署,包括东厂、西厂、内厂等处,崇祯皇帝是会保留下来的,毕竟有些事情吧,还是用内廷太监比较放心。

就算想要废除掉太监制度,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还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过渡,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