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议九边(1)(2 / 3)
,随着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追忆到万历朝,追忆到天启朝。
过去的十余年间,对大明君臣来说,就像是一场魔幻的梦境,所生出的众多战争,大明赢的几乎是屈指可数。
纵使是赢的那几场战争,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说表面上看是赢了,可实际上来讲却是输了。
“朕想问问诸卿,在过去十余年间,朝廷向九边调拨多少钱粮?”见众人沉默不言,崇祯皇帝继续说道:“要是觉得算不清楚,可以将辽东刨除掉,谁能告诉朕?王洽,你是兵部尚书,应该清楚吧?”
被天子点名的王洽,心里一紧,没由的身上冒出冷汗,在众人的注视下,作揖行礼道:“启禀陛下,臣……”
可说着,说着,王洽却怎样都讲不出来。
不是王洽不称职,实则是这十余年间,所调拨的粮饷太多,这没有详细的统计,根本就算不清楚。
“王在晋,你说。”
“臣……”
“黄立极,你说。”
“臣……”
见王洽讲不出来,崇祯皇帝又接连点了几名大臣,可王洽讲不清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讲不清楚。
过去在军机处这边,王洽、王在晋、黄立极这帮军机大臣,忙着整顿京营,忙着整顿京畿卫戍,忙着裁撤京畿所设卫所,忙着统筹各地的平叛事宜,仅仅是这些事情,就让他们忙的团团转了。
像过去存在的湖涂账,烂账,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想。
“哈哈…说出来谁相信啊。”
见到殿内诸臣无不低着脑袋,崇祯皇帝抚掌大笑道:“九边这等重要的地方,朝廷过去十余年间,究竟调拨了多少粮饷,竟没有人知道。
甚至连朕这位大明皇帝都算不清楚。
九边重镇的粮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就变成了一本湖涂账,一本烂账,详细的数额不知道。
那估算的数额,只怕有1500万两银子吧,应该只多不少吧!”
在大明最怕的就是深究,因为你深究下去会发现,藏在表面之下的,堆满了不忍直视的腌臜物!
在大明,最不怕的是皇帝无能,毕竟有一个高效的官员队伍,围绕着大明所设的国制,还能良好的运转起来。
最怕的是皇帝想勤政,想改变,可到头来却发现队伍烂掉了,国制破坏了,这越是想做些事情,就越是加剧崩坏。
因为欺上瞒下,欺上压下,已经形成了风气,为了自己那点利益,哪怕是损害社稷的根脉,都是在所不惜的事情。
恰恰是这一根本所在,崇祯皇帝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大刀阔斧的改变,而是等自己手里的底牌增多,才逐步的改变策略。
“陛下,通过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