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乘风破浪(2 / 3)

做空大明的趋势很大,崇祯皇帝可没有底气,为这样的事情擦屁股。

不过以发售的债券,来搞一个简化版的债券交易所,算是股票的前身,还是能想想的,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无错

监察,运营,流通,传播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现在崇祯皇帝可找不出这些人才。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崇祯皇帝可不希望看到,底子很薄的大明,爆发一场金融风暴,那无疑能摧垮大明的根脉啊。

“咳咳~”

崇祯皇帝轻咳两声,摆手说道:“国丈,你所说的这些,等以后再说,朕今日召国丈进宫,是准备扩增汇通票号的核心圈。

尽管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很喜人,取得的成效很显着。

然朕也看了不少呈递的桉牍,这距离朕心里所想,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所以朕打算拿出所持一半银股,叫国丈在民间筛选一批可靠,有见识,没有背景的商贾,带银购股。

以后汇通票号,将明确核心圈为股东会,设立执行董事,各级董事等职务,以带领票号更好发展。

唯有执行董事和一级董事,具有决策权,而其他董事等职,根据排序,拥有不同层面的建议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汇通票号内部构架基本成型,相应的体系框架,都能稳定的运行和发展起来。

考虑到日后的布局,加之债券的问世,崇祯皇帝觉得可以叫汇通票号的体量,相应的增加起来。

仅靠周奎这一核心,支撑起来的汇通票号,多少有些小家子气,这影响的是汇通票号的整体发展。

最为重要的一点,崇祯皇帝想推行的金融标准,就会相应的放缓脚步,这些都不是其所想要看到的。

“陛下,若是这般的话,那对汇通票号的发展,包括日后的监察,是否会存在隐患?”涉及到自身利益,周奎表现得很是慎重。

“所以朕才叫国丈进行初筛。”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呈递到御前的初筛名单,朕会着厂卫进行暗查,只有在朕这里通过了,那才能带银购股。

国丈有没有想过一点,先前汇通票号的储备金银,就能发展到时下这等规模。

那这个储备金银的比重,能够扩大数倍,分担压力的股东会成员增多,那汇通票号的发展,是否也能增快效率?

毕竟能进来的人,皆有各自班底,叫他们的人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考核后,相互打散,混编派驻各地,去开设各级分号,那汇通票号的声威,是否就大幅提升了?

若是汇通票号能够横跨多地,叫地方各个群体心里都认可,那名下的各项业务,包括收储银子,是否就能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