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2 / 3)
祯皇帝的态度是坚决的,是不容置疑的。
哪怕之后在大明的朝野间,都引起强烈的反对,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做下去。
此时若是做不成,那日后就更无可能了。
“朕意已决,特设直隶巡抚事,必须要办,还要稳妥着办。”
崇祯皇帝继续道:“针对拱卫京畿驻防事,着军机处,重构防区,明确总兵官、副总兵官、副将、参将等各级辖区。
全面落实守土有责。
各处总兵官,直接对直隶巡抚负责。
各副总兵官,直接对各总兵官负责。
以此类推。
若是某处所领的辖区,出现任何问题,叫边塞蒙古各部,或建虏突破防线,威胁到京畿的安稳,则该处主将处决,追责至上一级。
与此同时,涉及北直隶各府州县,着内阁,梳理相应职权,非必要之衙署,或裁撤,或合并。
若是涉及一些事宜,需内阁和军机处出面,则两处商榷洽谈,妥善解决相应事宜,确保北直隶治下的稳定。
这是朕的一些想法,其中有很多,朕方才并没有提及,内阁也好,军机处也罢,要充分的查阅,并商讨出相应的细则来。”
在旁候着不言的王承恩,见自家皇爷拿起两份文本,忙欠身上前,双手接过文本后,便转身朝韩爌、王洽走去。
在现阶段的大明,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必然会经历层层的艰难险阻,就像这大明官场之上。
若是增设新的衙署,这或许引起的反对风潮,会相对小一些。
毕竟所设衙署,若属位卑权重,或其他性质的,那也能得到相应的好处。
但若是裁撤一些衙署,那以前你的反对风潮,就相对大不少。
就跟裁撤驿站一样,在大明的上下,就引起不少反对声。
可那时的崇祯皇帝,偏信偏听庸臣之言,觉得能节流,能叫国库多些银子,就一意孤行的做了。
只是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却远超崇祯皇帝所想。
身为大明的皇帝,绝不能做错一步,一旦做错了,就会对皇权造成打击,对天子威仪造成冲击。
特设直隶巡抚一事,是崇祯皇帝经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断,或许前期会出现一些乱子,但后期绝对是稳定的。
甚至于说,在直隶巡抚卢象升的治理下,崇祯皇帝所选定的基本盘,能够逐步完成整合事宜。
明确上通下达的高效体制。
逐步实现以工代赈,取缔徭役制度。
解决逃户、流民诸事。
筹建成体系的水利设施。
筹建成体系的驰道铺设。
延缓土地兼并的趋势。
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