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崇祯的决断(2 / 3)
造成更大的被动,崇祯皇帝思索再三,决定还是谴派勇卫营,前去陕西治下平叛。
但高级讲武堂的那帮将校,崇祯皇帝要认真挑选一番,似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些原东江将校,在没有完全改造好以前,绝不能轻易放出去,崇祯皇帝可不想养虎为患。
另外谴派到陕西治下的勇卫营,到底归谁来统辖,也必须要明确下来,不能叫陕西或山西本地官员接管,不然天高皇帝远,想坑死勇卫营全体,那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叫王洽、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这些军机大臣,相互看着对方,他们不明白天子此意,究竟是想怎样解决呢?
“陛下所言极是。”
但明显在揣摩圣意这一块,周延儒要更胜一筹,“勇卫营是天子亲军,即便谴派他们去往陕西平叛,这统辖权亦不能下放。
另外勇卫营作为客军,去了陕西参与平叛事,粮草供应,各类军需的提供,都是一项很大的问题。
臣恳请陛下,能恩准军机处这边,另开流贼平叛前指,从军机处中遴选大臣,负责勇卫营一应事宜。
如此,涉及地方交涉事宜,可有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专办,而涉及到平叛事,则由勇卫营审时度势。”
到底是周延儒啊,揣摩人心的能力,那不是一般的强。
拿着朕先前所用的前指,套用到山陕平叛流寇事上,这样国朝在山陕一带,也切进去一枚钉子。
日后关系到重要的战役,军机处这边,能第一时间知晓情况,若有什么好的谋划,也可送至平寇前指。
“这个提议不错,朕恩准了。”
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就叫军机参赞金声,负责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事,授天子剑。
从西苑讲武堂抽调一批将校,随金声赶赴山西,与勇卫营汇合,共赴陕西治下,参与平叛事。
擢勇卫营主将周遇吉,加授昭勇将军,赐平寇总兵官,领陈继盛、刘兴治、曹文耀等将奉旨平叛。
另命周遇吉创办平寇讲武堂,参与平叛事之际,多替国朝培养英才,尽快荡平各地流寇叛贼!
军机处即刻明发上谕。”
“臣等遵旨!”
各怀心思的王洽、周延儒等人,忙拱手应道。
‘周萃菴,可不要叫朕失望啊。’
看着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道:‘原本朕想是将你外派到东江镇,现在看来,你还是要率先挺出来。
放心,即便派你去陕西平叛,朕也会给你组建起充足的军官团,另外在山陕那边,再给你一些武将名单。
有了这平寇讲武堂,将先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