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5 / 6)
食堂也因人口的增多而扩大了规模。公共澡堂甚至大改了结构,多做了小半层,从上方将热水注入每个隔间。因为高硼硅玻璃的成功制造,原先陈榕打算往上安的铁桶,全都改用这种玻璃有模吹制而成,主体是长桶状,下方延伸出一根玻璃管,头部在成形后退火前就做成花洒的功能,再做分离的与“花洒”的众多孔洞严丝合缝的盖子,这样洗澡中途暂停用热水了,还能盖上。毕竟不是现代方便的自来水,每人次洗澡用的热水定量,得省着点用。
公共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陈榕找了卫承一起商量。
领地的发展比陈榕预计的快得多,当然也是因为恰逢其会,她被赶鸭子上架,推着赶着走到了这一步。因此,最初的想法,必然得有一定的改变。
比如,最开始陈榕想的是食堂饭菜现银结算,三餐统一一文钱,但如今想来,用现钱速度慢不卫生,不如换用饭票。最简单的比如打孔饭票,一张饭票上可打孔三十次。至于每次价格,她也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为了维持她身为堡主的威严,说出去的话是不能变的,因此最初的第一批领民还是按照一文钱有荤有素来算,可后面再来的,就得接受更高一些的价格了。
目前吴小萍给陈榕算的每人每餐平均成本是四文不到一点,毕竟每餐都有少量的肉。她跟卫承商量后决定分类定价,两素一份两文,一荤一素一份四文,饭管够,一个孔代表两文,一荤一素则打孔两次。而早饭不分类定量供应,一份打孔一次。
内城墙里的领民都禁止开火,但这些人之中除了第一批之外,还包括第二批,第三批的,陈榕和卫承讨论过后,决定不增加“一文钱吃一餐饭”的领民范围,而是通过给这批人全都安排好工作来提高收入。
人员统计从最初就开始做了,而陈榕又要求她提拔的那些中层领导们要将各部门的员工都上报,因此如今六百多的领民,尽在陈榕和卫承的掌控中。内城墙内的领民,也确实都安排了至少一天二十文的工作,完全负担得起一天十文的饭钱。
一半的钱用来吃饭,乍一看确实不少,可算恩格尔系数为50%,在温饱和小康之间,而那些中层领导们,恩格尔系数在20%乃至以下,是富足状态。更何况,陈榕不收房租不收税,还有医保——翁茯苓看病开药不收他们的钱,都由陈榕包了——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有三两多的盈余,可比他们过去种田一年到头什么都剩不下美好多了。
另外,公共食堂还提供免费热水、烧开后晾凉的白开水,供领民取用。
公共厕所不用说是免费的,每个月雇些人打扫也花不了多少钱,加上如厕所用的粗草纸、如厕后用的香皂也没多少。在卫承提议为了杜绝领民把免费用的粗草纸私自带回去而对粗草纸收费时,陈榕表示了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