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3 / 6)
碌起来后,那种闲出来的毛病果然就少了。
陈榕继续投入到玻璃的制作中。陶二郎制作玻璃很多年了,但他并非冥顽不灵的人,也可能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管陈榕提什么样的意见,他心里就算不赞同,也会认真去履行。
当然,陈榕所说的“意见”最后总被证明是对的,由此陶二郎是心悦诚服,并在做出第一套玻璃蒸馏器后请求陈榕收下自己儿子当学生。
“陈姑娘,小人知道您教给相道长的都是不传之秘,小人发誓,绝不会探听陈姑娘教给小儿的任何东西,小儿从今往后定会好好孝敬陈姑娘,绝不做辱没师门之事!”
当陈榕正在检查蒸馏器时,陶二郎冷不丁地跪了下来,极为诚恳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陈榕差点摔了蒸馏器的一部分,连忙道:“哎,你先起来,别动不动就下跪,吓我一跳。”
陶二郎却把自己儿子陶小房也拉着跪下,如果此刻他妻子在,他肯定也会拉着一起跪下。
“求陈姑娘开恩!”
陈榕知道若不答应陶二郎,他可能都不会起来。
这算不算是道德绑架呢?
她一边思索着一边道:“好,我收下他了。”
陶二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置信地看着陈榕,又陡然回过神来,压着陶小房的脑袋让他磕头:“还不快拜见老师!”
陈榕还没来得及拦,陶小房的脑袋就咚的一声撞上了坚硬的泥地。
忍不住觉得额头一痛的陈榕:“……起来吧,我的师门不兴跪拜这一套。”
陶二郎父子站了起来,脸上都有激动之色。
陈榕看着陶小房面上的期待,忽然想起电视中失学儿童脸上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她知道,陶小房的情绪跟失学儿童还是不一样的,两边社会环境不同,陶小房或许只是为今后能有个堡主老师而激动也不一定。
她忽然想到,陈家堡如今孩子不少,那些十岁以下的她何不都召集来扫盲?她教的课程,从小孩抓起肯定更好,但在那之前,他们得先识字……她之前只让相广成和翁茯苓跟着她学,一是二人有这个想法且他们学会了立刻就能转化成生产力,二是他们本就识字,不用她多费力。
陈榕对陶小房道:“我做老师是很严格的,今日收你可以,然而今后若见你学习态度不端,除名也是瞬息的事。”
陶小房连忙点头,眼神亮晶晶的:“是,老师。”
陈榕检查确认这蒸馏器正是她想要的,叮嘱陶二郎再继续做,并让他看看陈家堡有没有合适的人,招一些学徒,先把队伍搭建起来。玻璃的生产问题解决了,她能做想做的东西多着呢,一个陶二郎肯定不够。
随后陈榕找了周大义。
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