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 / 6)
儿来。大邺总共有十五州,与涠州相邻的州由北往南依次为奇州、宿州和岖州,宿州有大半是齐王燕雄的封地,岖州是沥王卫轩的封地,奇州和涠州则并无封王。
听完卫承的解说,陈榕对整个大邺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卫承只知道一些大面上的事,比如庆平县里的情况,他是不知的。
大致记住舆图上的内容后,陈榕又把周大义叫了过来。
这一问,周大义还真给了她点儿惊喜。
周大义跟如今成为陈榕领民的十几人是老乡,都来自一个叫上鹿的小村子,那边离边境战场略近了些,时常被逃兵滋扰,再加上今年收成不好,实在过不下去了,还能跑的便都跑了出来。
他们原先的目的地是庆平县,那是整个涠州相对繁华的县城,去那儿说不定能混口饭吃。周大义小时候读过书,一度也去过庆平县读私塾,后来他爹娘相继离世,家境败落,再加上他也不喜欢读书,便半途而废,没考上任何功名,成了个混混。原本他在庆平县混得还行,可后来无意间得罪了地头蛇,不得不躲回了偏僻老家种地,这一种就是五年,这次实在是没法子,才跟着大部队一道去庆平。
见陈榕显露几分要去庆平的意思,周大义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说:“陈姑娘,小人虽然离开庆平县已五年,可要说这所有人里,还真找不出比小人更熟悉庆平的了,若有小人带路,陈姑娘必定事半功倍!”
陈榕心里早想好了一定要把周大义带去,不仅是为了他对庆平县的熟悉,更是因为她不放心留他下来。
听到周大义主动请缨,她故意面露迟疑之色:“你跟去?只怕到时候遇上了你得罪过的地头蛇,反倒连累了我。”
“不会的!”周大义连忙为自己争取,“小人离开庆平县早已过了五年,当年小人离开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可如今呢,种了五年地,早已饱经风霜,他们定认不出来的!”他当年离开庆平县时才二十三岁,如今看着却老了足有十岁。
这一段话,周大义说得有些磕绊。他在上鹿种了五年地,跟一群农夫自然扯不上四书五经,说话早就跟他们一样粗俗乏味,但他知道这位陈姑娘是念过书的,说话与旁人不同,因此他也在很努力的把过去丢掉的书袋都捡回来。
陈榕没有回答,微眯着眼打量着周大义似乎在思考,一边旁听的卫承道:“姐姐,带此人去风险太大。”
周大义闻言脸色一垮,当即作揖道:“小莲姑娘,先前是我的不是,您大人大量,便饶了我吧。小人这回是真的想将功补过,为咱们陈家堡出一份力!”
卫承冷眼看周大义,没有理会他的话。
陈榕这时才道:“好吧,我姑且信你这一回。”
周大义顿时满脸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