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88章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4 / 5)

深的看了他一眼,而后嘴里却轻轻的说了一句,“贫困生。”

在王德超三人凝滞的目光里,卿云玩味的笑了笑,“虽然我现在不是贫困生了,但我想我18年的人生经历,还是能够代表这个群体。

书院制强调全面素养的全人格教育,没错,这是趋势,但是,那种开放式、讨论式的学习方式,真的适合贫困生吗?”

原本还微粉着小脸的苏采薇,此时沉默的看了他一眼。

好吧,他确实有资格这么说。

王德超的脸色也肃然了起来,“说说看。”

卿云一说贫困生,他便陡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他此时更想听听,这个曾经真正的贫困生的看法。

卿云双手合十揉了揉鼻翼,而后微微一笑,“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他们由于家庭环境和初高中教育的差异,书院制一开始他们就会处在劣势。

不要说什么天道酬勤的话,有些差距能弥补,有些是弥补不了的。

别的不说,很多农村里的孩子,上了大学,才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你让他们怎么公平的竞争?

书院制,学校和书院会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总归资源就那么多,贫困生从一开始就会被落下,而后越抛越远。

第一,经济负担,港中文那套书院制要求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服务,这会增加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额外的费用,如社团活动的会费、实地考察的费用等。

第二,学业压力,书院制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并获取广泛的知识。然而,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与专业无关的活动,从而导致学业还原度不高,难以全面发展。

第三,社交隔阂,书院制强调建立学术社群,但对于贫困生来说,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可能导致社交隔阂。贫困生可能因为经济上的限制而被排挤或感到自卑,难以融入书院的社区。

第四,心理压力,对于贫困生来说,面对经济困境和来自家庭的期望,他们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书院制中的竞争和学业要求也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说到这里,卿云摇了摇头,“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02年我们国家贫困人口的比例是36.5%,按照教育部的数据贫困生,全高校口径是29%,我们復旦大学和清北交大人大差不多,今年新生都是20%左右。

也就是说,现在搞书院制,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天生就远远落后于他人,那种额外的经济负担,不是助学金能弥补或者覆盖的。

所以,我真不建议你们现在想当然的就去搞什么书院制,时机真不对,现在搞,必定会牺牲一部分人。”

办公室里,陷入长久的寂静。

“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电车悖论,该牺牲谁?”

王德超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其实他不是没想过贫困生的问题,但是当前大学教育的痼疾让他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书院制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不过卿云今天的说法,通识教育的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