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创造规则,制定标准(3 / 5)

其实他们的感慨,都不及周深来得多——这种太颠覆了,毕竟在他们以前的想法里,中国风歌曲就是低吟浅唱,娓娓道来的那种感觉。

高音?更多是用做点缀。

而现在,周深完全明白,有很多东西不只是这样委婉轻柔,高音也可以,只要情绪饱满。

可惜,很多人只能在低音的时候能游刃有余地表达情绪。

也只能说,有些东西,更多的人只是在努力地去够着那个标准罢了。而创造者能创造规则,制定标准,然后再告诉他们标准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

就好像所有人认为,这歌情绪已经到顶了。

差不多该做结尾了。

叶青在台上的麦克风并没有放下,而是继续唱着:

“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

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

到这一刻,周深才深刻地感受到一句话:

有些东西,不是他们能想到的。

就像是刚才对于中国风的理解,只有等叶青第一次唱完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可以这样理解。也就像是现在他听完这一句,鸡皮疙瘩直接冒起来,不比刚才那段高音差。

这一段词,妙极了: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这句话,叶青还是带着儿化音唱出来的。

真的,周深唱歌也是有好一阵子了,从最开始《贝加尔湖畔》凭借天赋本钱一鸣惊人,却被淘汰;到现在系统学习,能唱会唱,被人佩服,但是愈发感觉到一句话: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以及后面较不为人所知的:“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他,怎么,就能想到,还能这么唱?

叶青从出道以来,他的唱法其实就颇具争议。最著名的要数《爱在西元前》里的发音,当时可以好一阵争议,说这个含糊不清什么的。

但是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

这就是完全的创新,太让他们惊喜了。

而现在,叶青的唱法已经不止满足业内人士了。行业之外,也能感受:

“那个卷舌音,可以可以...”

“我怎么感觉就像是一个什么剑客,逍遥的剑客然后遇上大家闺秀的小姐,然后要一起浪迹天涯的感觉,哈哈。”

“总觉得好苏啊,怎么感觉,感觉...”

感觉说不出来话,但是那种感觉,就是传达出来了。

人家还唱第二遍:

“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

你若撒野,今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