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5 / 6)
。
据太子傅丞了解,这个孩子生于赵国,长大后又在赵国为质,小时候吃不过少苦,回咸阳也不过两个月左右。但看他得体的应对、完美的仪容、跟其他生于咸阳、长于咸阳的公子公孙,别无二样的着装和风度,太子傅丞觉得这个孩子,根本就是一个地道的生于咸阳的孩子,才没有什么流落邯郸吃苦的事。
“公孙政,归国不过两月,连大字的都不识几个,今日岁考之卷,更有大片留白未写之题。说来说去,他根本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又岂会在一夜之间知道如此多的事?”公孙舒扭过头看着嬴政,嚅了嚅嘴还是没说出“被妖怪附体”之类的话,“虽不知公孙政是如何作弊,但若不是作弊,岂可解释他忽如其来的变化?”
公孙舒的话,让宗学之中了解嬴政文化水平的人皆点了点头,连大祭酒也命人拿来嬴政岁考之试卷,其中果然有大片大片的留白。
“公孙政,你为何不答题?”大祭酒拿着试卷,向嬴政询问道。
“政归国时间尚短,还未完全识得秦国文字,故无法作答。”嬴政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未识得秦国文字?那你今日又如何……”大祭酒想了半天,想不出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嬴政今天跟开挂一样的抢答速度。
“政虽不识得秦国文字,但却识得赵国文字,昔年在赵国也曾读过几日书。”嬴政再次解释道。
言下之意就是说,做为一个香蕉人,我虽然母语学的不好,但是我文化知识还是有得啊,你们不要把我当真文盲搞好嘛。
“你胡说!”见嬴政将话圆了回去,公孙舒不服气的再次开口说道:“若是身在赵国,岂有机会学习我大秦的律法和《商君书》?”
公孙舒的态度虽然让人不喜,但他说的话却让案上三名考官再次点了点头。
秦律尚好,乃是广发大秦诸郡的公文,寻常人也有机会学习到。因为在大秦,想要当官又手无缚鸡之力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每年一次的公务员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就是秦律。
想当官,学法律,在大秦绝非一句空话。
至于《商君书》,那是国家重典,平日深藏于咸阳宫的藏书阁中,除了宗室子弟和达官贵人之外,一般人根本见不到,嬴政生于赵国居于赵国,又何以得见?最主要的是,《商君书》全篇以秦国文字书写,嬴政一个连试卷都答不出的人,又怎么能看懂《商君书》上的内容。
“政自归国之后,才知每位王子王孙必须日日修习《商君书》,以不忘国之根本,便命人将《商君书》找来,让识字的内侍为政日日颂诵学习。”嬴政再次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喔?日日颂咏学习?小公孙归国不过两个月,不知习得如何?”说话的人不是太子傅丞,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