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节(4 / 4)
当于天下齐动。”
他拿出一张文书。
“具体怎么走,臣写了个粗略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辛苦相爷了。”皇帝接过文书道,捏在手里没有放下来,又问,“相爷,现在朕回去,你说,合适吗?”
合适吗?崔征看向皇帝,那意思就是不合适?
天子回京城是天经地义的,哪有什么不合适!这是什么话?
皇帝含泪道:“朕现在走了,麟州的子民怎么办啊?”
(谢谢大家追文,一天一张内容很少,怕大家看的无趣辛苦,总是希望给大家带来舒适和轻松,么么哒。)
第四十八章 心有难离
麟州有很多人,只城池里外就有数十万人口。
他们都是因为皇帝在这里而聚集,皇帝离开麟州当然会引起动荡。
民众的安置是个大问题。
崔征道:“陛下放心,在走之前当然要安排妥当,我们不能带所有人都回京城,需要分散安置到各个城池,配备足够的兵马守卫,而且陛下离开麟州,安贼就不会盯着麟州,这边也算是安全”
“相爷,安置不了的。”皇帝打断他,“这么多人多数都不是麟州人啊。”
当初麟州被叛军围攻,麟州的军民几乎死光了,现在麟州几十万人口,有跟着朝廷武鸦儿大军迁徙过来的,有在天子登基后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
“这里本就不是他们的家乡。”皇帝道,“朕走他们必然要跟着走,怎能留住他们?难道让兵马将他们关在城池?让兵马驱赶不许跟随?”
那自然是不能,崔征沉吟。
“就算不管他们,他们跟随上来,沿途被叛军残杀,朕怎能做到视若无睹?就算朕快马离开麟州,麟州如果被叛军泄愤攻击,虐杀数十万子民,朕在京城岂能安坐?”
皇帝说到这里哭起来。
“朕能有今日,是因为麟州子民相护,朕不能弃他们与不顾啊。”
崔征道:“臣知道陛下仁善,但此时陛下当尽快回到京城,令天下大安,才能让大夏更多的子民脱离苦难。”
皇帝翻看手心手背都是难割舍的肉:“相爷,怎么才能两全啊?”
他抬起头看崔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