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节(3 / 6)
位置,只是没想到这消息是皇上亲自告诉他的。
皇上这两年脾气越发地古怪,宠信的人不是和尚就是道士。说实话,皇上宠幸和尚还好些,就是这道士实在是太妖言惑众了。
如今见着自己的孙子也颇受皇上的宠幸,谢舫这心里头吧,是五味杂陈呀。
此时谢清湛再听蒋侍读说起此事,就知道蒋侍读这是想卖他一个面子,趁机拉拢自己。蒋侍读如今都四十多岁,还只是个翰林院侍读学士,别的学士还有在别的地方兼任的,也就他一辈子就只会做学问。
不过如今就连老学究都开窍了。
谢清骏立即拱手道:“恒雅在此先谢过蒋大人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等修书大事实乃是国朝之幸,吾等之幸运,若是恒雅能有幸参与其中,也实在是恒雅三生之幸。”
蒋侍读立即打蛇上棍,很是满意地点头,还安慰道:“你放心,你虽年纪轻,在翰林院待得时间也短,不过我会竭力推荐你的。”
“那恒雅谢过大人,”谢清骏轻笑着回道。
修书之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的,不过二皇子既然提出了这意见,皇上又感兴趣,朝中大臣就纷纷进言了。
只是大皇子这边却有些狗急跳墙了,陆允琅突然被成王叔打的下不了床,茶市的事情还没捞到手里呢,二皇子这边就出尽了风头。
如今天下太平,久无战事,所以武官的地位自然是赶不上文官。德妃娘家以前就是掌兵的,所以大皇子的一部分势力就是在军中。但是二皇子的母家是唐国公,国公府在京城里头可是头一等的勋贵世家,结交起文臣来自然比大皇子这一系要容易些。
再加上二皇子想出这么个好招讨好朝中那些老臣,各个如今跟打了鸡血一样,就想要编书。这等名留千史的好事,谁不想参与其中。
所以这几日,大皇子觉得大朝会结束之后,和二皇子打招呼的人都明显多了起来。
于是他就派让一干幕僚赶紧想法子,要压住二皇子的势头。
不过当即便有个人提到:“王爷,这成大事并非一时的意气之争,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压倒东风总是有的。若回回都是咱们这头获胜,只怕连皇上心里都有想法。咱们之前便有说过,如今你同二皇子之争,皇上之所以不问,那是因为圣上觉得你们是相互制衡的。”
“哼,本王是长子,与他相互制衡,岂不是笑话,”大皇子性子有些急躁,最恨的就是别人说他实力不如二皇子了。
不就是有个势大的舅舅而已,如今他在朝中浸淫了这么多年,他就不信了。
其实这个幕僚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有时候,实话总是没那么好听。
待过了一会,众人散了之后,就见一个人离开之后又默默地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