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3 / 4)
得一把,今后他总会记得自己的好,很多事就好办多了。李有得毕竟是天子近臣,说一句话可比他这个刑部尚书管用多了。
郑永想了好一会儿,也终于打定了主意。
另一边的庆王府就更简单了。舒宁郡主本就是庆王的掌上明珠,她到她爹面前撒撒娇,又哭求了几句,庆王便只能答应了他这宝贝女儿的请求,并且在他女儿虎视眈眈的陪同之下,亲自去跟大理寺,都察院的堂上官门打了招呼。
在所有人都无法感知全局的情况下,有些事悄然发生着变化,连局内人都觉得有些莫名。
郑永自打算站到李有得这边之后,便开始翻找卷宗,找到了一切的导火.索,皇帝最在意的案子,也就是景仁宫的质量问题。他发现景仁宫是在李有得手上建成的,然而起初架梁的可不是李有得,而是前任内官监掌印太监,李有得是三年多前才升任此职务的,更早之前与景仁宫的修造并无太大瓜葛,因此这便差不多能将李有得摘出来了。而题本里提到的雪灾赈灾银贪墨一案,郑永也暗暗找人核实过,贪的人是有,也贪了不少,奇特就奇特在,李有得本人居然一分未贪,也是奇景了。李有得是有管束不力的罪责,可比起真正动手的贪腐,可轻多了。至于其他的罪名,有些是子虚乌有,有些是早几年的事了,郑永便当是时间太久无法查清,将之放到一旁。如此一来,李有得的罪便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他这边能如此,却不知大理寺那边如何。他听闻庆王去打过招呼,不过能有多少用,便不得知了。而皇上那边就更是个未知数,若大理寺通过了,皇上又不满意,少不得要打回重审。
大理寺卿谈大人在得了庆王的亲自招呼之后便有些坐立不安的,他知道庆王一向属于两不得罪派,也不知为何这次会帮公公,但他又不能不给庆王面子,因此当时便只能含糊地答应下来。再后来,内阁竟也传话过来,说最好放过李有得,听过这个中缘由,他只觉得不敢置信,生出荒谬之感。等到刑部把卷宗交过来一看,谈大人只觉得更荒谬了,都不用他去打招呼也不用他发回重审,刑部便将李有得放过了?那郑大人不是一向看宦官不顺眼的么?不明白归不明白,事情的趋势已定,谈大人也懒得再说什么,审核通过,送达天听便是。
当皇帝看到摆放到自己面前的卷宗,先翻到结论那边时,他困惑了。
“曹淳,你瞧瞧这个……这些老学究怎么如此大发慈悲了?”皇帝啧啧称奇,“朕还想着,这回李有得怕是非被他们罗列一堆罪名不可呢。”
曹淳笑了笑:“可不是嘛。臣也觉得十分惊奇。”他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十分惊讶竟真叫那陈姑娘干成了,不过这种小事,就没必要往皇上面前说了不是?
皇帝高兴道:“连这些最是吹毛求疵的文臣都找不出李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