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3 / 6)
若非尚云天前身是真的经历过这些事情,说不定还真要被这妇人问得卡住。如果自己的话一旦有破绽的话,那这静敏妃会怎样待自己?
他曾经这般自问过,心内却知,那妇人的心肠并不二殿下柔软几分。
是以,当她拿出这封信来,授意着自己找寻个楚家那楚得胜的来给琅王递信时,尚云天心内便隐约猜测到这位皇帝的贤妃是要做什么了。
也许当年就是因为这份书信,加之楚邪在朝中名声扫地,处境艰难,他才愤而造反。
而现在,静敏妃是故意要让琅王造反的日子提前啊!
前世里,那时的江东已经挨过了灾荒,仓廪丰登,钱银充足,兵强马壮,是以造反时,势如破竹,竟是差一点就能成事。
可是现在,江东刚刚经历大旱,又逢水涝。正是内外交困,流民骤然增多时。
而静敏妃手里的那封陈年旧信若是能起作用。楚邪如前世一般,不顾部下反对执意造反,便再无前世的天时地利。
若是及时派兵镇压,必定剿灭之……
只说尚云天有些不解的是为何选在此时行事。要知圣上就在江东,此时引导楚邪造反,置圣上于何地?难道他们想圣上死于江东,好为二殿下让出位置?想到此,尚云天就觉得心内一阵阵发冷。
前世今生数十年,他一直读的圣贤书,虽然今生做了许多,手上也是染满鲜血,但他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秉承圣言,为国事而不惜身。在他眼里,楚邪便是背叛圣上,引起沅朝动荡,百姓深受兵乱之祸的罪魁祸首。自己所为的一切俱是为了阻止这场叛乱,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能让自己的妻子琼娘及早迷途知返,免得受了楚邪的牵连。
是以,他虽然做下了许多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但一直能够心安理得。
可是现在他却陷入迷茫。既然楚邪也是圣上亲子,叛乱的起因乃是误会和被人刻意引导,自己甚至在里面起了不小的作用,那么自己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还是为国除害,为民平乱吗?只说事已至此,自己还可脱身吗?
可是现如今,他倒是心有迷茫了,只有一种世事巨变,尽不在他掌握之感,这事情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便如失控的狂牛一般,不知疾驰向何方。
不过现在,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且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第二日,二皇子刘剡突然发起高烧,太医言江东阴冷,实在是不利于大病初愈的二皇子的身体,若是可以还请过江,移出江东,到气候不那么阴冷的江南稍事养病。
嘉康帝见刘剡病得那么重,自然不好让儿子再陪王伴驾,便恩准他现自坐船离去养病。
二殿下被人用担架抬上了船,一路顺流过江去了相隔五百里的镇上。他到了镇上,立刻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