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不是报复是还击(3 / 4)
员工一旦跳槽加盟了竞业禁止的企业里,就有可能会面临起诉,索赔巨额赔偿。
紫微星目前还没能力落实这件事。别说紫微星了,哪怕淘宝,前几年也被企鹅成建制的挖走了一个团队去做了拍拍。
员工们肯定是不愿意签竞业协议,除非是公司底气足够强硬。可在对待核心成员,公司是处于被动的一方,核心骨干不签,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一个项目团队里,总有人签了协议,有人没签。
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成建制地被同行挖人,保留这个项目组的香火完成延续,不至于出现断层。
对于这件事,周不器和贺阳、王浩阳、王海洋都能人商量过了。大体的意思是,目前的人力资源工作,还是以招聘为主。
到了明年,才全面地向员工们落实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可不止是签个合同那么简单。
签了协议的员工,如果是正常离职,公司需要给予竞业协议补偿金。如果不给,协议就无效了。哪怕是给了,怎么追踪员工的下一份工作?追踪到了,又要起诉打官司……整套流程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来处理这些与本公司具体业务无关的事。
就比如百度从微软研究院成建制的挖人,紫微星也挖走了王建博士和4个技术人才。这事微软就没法起诉。
起诉成功了,无非是获得几百万的赔偿。
这点钱,对那些高级人才来说不值一提。
关键是,这种案子的起诉成本太高。
如果对方是个普通的小员工,以一个公司的力量去对付一个人,这会很容易。如果起诉对象是王建博士这种级别的,那么打官司的就不是微软和王建了,而是微软和紫微星,这就成了扯皮拉锯战。
微软研究院是个科研机构,哪有那么多闲杂人士来做这种事?
谷歌把李开覆的团队集体从微软研究院挖走,做起来了谷歌亚洲研究院。微软方面一度大怒,发起了诉讼。最终也只能是不了了之,私下和解了。
说白了,什么是竞业协议?
是大公司对单个员工的法律恐吓、法律威胁,心理作用大过实际作用。
如果员工胆子大,隐藏的够好,下一份工作不被前东家发现,就没问题。
如果这个员工足够优秀、足够强大,也没问题。比如后世中字节跳动从企鹅挖了核心高管,官司打了一年,也才赔了100多万。可那位核心高管,早就为新东家打造出价值几十亿的产品体系了。
石婧琳很不高兴,“那你什么意思?就这么眼看着百度这样欺负人吗?”
周不器瞥她一眼,很平静地说:“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越是生气,说明这件事对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