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 45 章(6 / 8)

受。

每次老师们讲课讲到兴起,一拖就是两刻钟,肚子饿得咕咕叫,特难受。

保康笑眯眯脸,皇上刚要开口一眼看到:“保康,你说。”

保康大度地不计较汗阿玛的“偷懒”:“他是乞丐。他这一天就是要乞讨。就好比夫子一天上课,摊贩一天卖东西一样。他要真饿了,会回到自己的住处吃东西。”

…………

马蹄子踢嗒踢嗒,马车轱辘轱辘,马车上保康不停地回答问题。

比如能在四九城大街上乞讨的乞丐,一般都不会乞讨不到;比如他们这不是骗人,你有余钱,你给了,是你的善良表现,也是“施舍”;而乞丐接受了,是“接受你的善良和施舍”,给予和接受,是平等交换……

不说皇子们听得目瞪口呆,就是皇上听着,也觉得,这道理挺稀奇。

佛祖也不缺银子花,寺庙一般也不缺银子花,可很多人就是喜欢施舍,金银财物等等,说白了,图的就是那一份“施舍”的心安和满足感。

并没有谁比谁高贵,但是,乞丐的表现,让施舍的人们感受到的那份“高贵”,,也是他们的行业道德之一……

等他们一行人到了太医院,五位皇子面对御赐的太医院匾额,乱蒙蒙的脑袋里想的是,很多大夫特喜欢救死扶伤,是不是,也是他们的心理作用做崇?

毕竟善良和给予,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之一不是?啊不对,救死扶伤,乃人间正道也。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皇上挨个瞪一眼,最后瞪一眼作怪的熊儿子,领着儿女们大踏步,进去太医院。

大清朝的太医院规制,在康熙九年重新规定后就一直没有变动,院使正五品,左、右院判正六品,御医正八品,吏目从九品。

按前朝旧制共设十一种: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正骨科、咽喉科、痘疹科。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各以所业专科,分班入宫,轮流侍直。

其他的时间,就是研读医书,互相交流,或者给其他人家看病把脉,或者作为内外教习教授内监中的学医者,以及普通平民及医官子弟中的学医者。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听王老院判喋喋不休地讲解:“皇上仁慈。这些年不断地拨银子来太医院和种痘局,不光是研讨医术精进水平,更多的培养医官人才。”

“初进医者,自取同乡京官印结,赴太医院具呈报明,经太医院首领厅验看后,再取本院医士、医官保结,由院使,院判等人面加考试。医学可造就者,准其在院候试,挨次顶补……”

重重考核之下,确定其人一定通晓医理、身无过犯,并且人品端正,为人谨慎,再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再重重考核。一直到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