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95节(3 / 5)

一路南下眼见的各种巨大变化,包括苏禄群岛、爪哇岛之地的变化,沿海和内地的对比,福建大灾后的各方反应,陈都统和他的师兄弟们的经历带给他的思考等等,都沉淀在他的心里。

雍正九年秋回到京城,弘晙面对玛法和阿玛,信心满满。

第243章

子适卫, 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足国之道, 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余若丘山,不时焚烧, 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

孔子、孟子、荀子……各代圣贤对于富民、教民、仁政、足国、节俭、藏富……各有不同的说法, 但总体上无差。

太上皇主政:“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

“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 不如省一事,最忌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紊乱旧章、虚耗元气”“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

皇上主政:在重农不抑制工商关爱士兵……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功、高薪养廉、废除贱籍、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进一步深化“藏富于民”的国策。

“朕惟愿百姓之足时存益下之怀用,是特沛恩膏,诸为定例,俾黎民轻于赋税,官吏轻于催科……”

弘晙提出:在重农且重工商、重所有大清子民,文武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在贫民和富民一起更富,官员和百姓一起共富……的基础上;在如今“民富、官富、国家富;然天下承平日久、户籍日增、民情游怠、奢靡之风盛行……”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改革,挖其腐朽、激励民情。

节约、环保、肃政……优生优育、严禁僧侣、尼姑等任何不事生产的人口增加,提倡合理的婚丧嫁娶等等费用……一条条政策实施下去,更重要的是,他给予大清国人一个新目标,着手实施永彪史书的“四通八达”计划。

雍正十年春,陆续有其他国家的使节团来到大清国,面对大清国这个热火朝天的架势,都是楞眼。

来自法兰西的路易十五发出内心深处的呐喊:你们大清已经够好了,可以躺在金山银山上享福了啊啊啊!

弘晙笑眯眯,笑容神秘。

路易十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