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41节(3 / 4)

杨瑾点了点头。

宋瓷碗最后以二百三十二万元拍了下来。

杨瑾和鲁盼儿又拍下几件中国文物,既然有实力,就尽量不让这些宝贝流失在海外吧。

定窑莲花瓷碗带回来后,交到法院,最后送入了博物馆。

小郭也因此得到了减刑,很快就出狱了。

那天杨瑾去见了一面,回头跟鲁盼儿说:

“才几个月的时间,头发白了大半,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他在北京的房子、店面、资产都被罚没了,现在可以说一无所有了。”

“见了我喃喃地说,当初要是肯听我的劝,怎么也不至于如此。”

杨瑾叹了一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幸好郭嫂肯接他回家。”

回想小郭二十年前辞职到北京时做古董时,也曾意气风发,不想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

鲁盼儿客观地说:

“若不是他有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妻子 ,现在还在监狱里呢,只是他的好父亲好妻子都被他害惨了。”

第291章 一张支票

千禧年到了, 突然冒出很多有趣的传说。

真正相信的人应该没多少, 不过繁华的大街上倒有不少以此做各种促销活动的。

过了元旦, 北京城里越来越热闹了, 可见中国人真正注重的还是春节。

鲁盼儿出门购物,一路走一路买, 反正帮着拎包的人多。

今天出门是一大家人,杨瑾出了书斋;梓恒梓嫣从国外回来了;跃进、许琴带着小旋和小凯过来了;韩冬、丰美带着女儿,丰收和王婷婷带着儿子都到了北京,一家人要过一个团圆的中国年。

厨房里跃进是主力, 据军医院外科许主任介绍, 鲁大校除了飞行就琢磨做菜, 现在的厨艺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如果不是在空军任大队长, 完全可以开一家饭店;当然了, 许主任一向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 将两个调皮儿子管理得服服帖帖。

韩冬一向不喜欢做饭,他带着女儿跟着鲁市长一起吃食堂, 反正不管哪里的政府部门都有食堂,价格不贵又干净卫生。

省下来的时间, 不管整块的还是琐碎的,他都用来写书, 家里的日子有如高山流水, 一点不沾烟火气。

丰收和王婷婷倒是肯做, 只是家里有一位能干的老太太, 家务做饭带孩子,什么也不用他们,所以也就把多半心思放在实验室里了。

孩子们参差不齐,最大的梓恒二十四岁了,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两年,今年回国准备创业。

最小的鲁九思今年才满四周岁,幼儿园中班,最喜欢跟在双胞胎堂哥后面打转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