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4)
接了当地说:
“房子一定要拆,什么证明也没有用。”
鲁盼儿一怔。
“我是这次拆迁的开发商,这里将建成一片现代化的生活区。”
宁林放弃江南丝绸之后,将精力主要放在建筑方面,做了不少项大工程,资产像坐着火箭一样向上升。
可鲁盼儿依旧不懂,“不是应该拆迁办与我们沟通吗?”
“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再过来沟通,反正已经通知按时拆迁了。”
宁林说着,只当没看见杨瑾,将一张纸递给鲁盼儿。
白纸黑字,还有鲜红的印章,正是今天自己和杨瑾送去的证明,只是多了不少皱痕,“怎么在你手里?”
“这种临时的证明没有用,已经被扔到废纸蒌里了。”
“这可是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呀!
何况,如果认为没用,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不懂,周主任看了之后说,你们要么拿出正规的手续,要么拿出拆迁办上级部门的证明,才可以不拆。”
“这是什么道理!”
鲁盼儿气得笑了,“既然你们不讲理,我也不讲理了,我家的房子就是不拆!”
宁林就知道会这样,鲁姐这个人,平时挺好说话的,但是她坚持的事,谁也改不了。
可按拆迁办周主任的意思,不管怎么样,拆是一定要拆的,北京将来要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像西山胡同一号这样的老房子根本没有留下的必要!
作为开发商,宁林按说只要听拆迁办的话就是了,但是对于鲁姐,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过来。
宁林一向不会说和软的话,想到当年鲁盼儿借钱给建国,间接帮了自己,便温声劝道:
“鲁姐,你就搬吧。
这个房子的回迁款,我再给你加一倍,两百多万,足够在香山那边买几套别墅了。
你要是想要楼房,我也能答应每间屋给你回迁一套,差不多一栋楼了,怎么样?”
“我差两百多万吗?”
“香山那边的别墅我买不起吗?”
“我家缺楼房吗?”
鲁盼儿一连串地问,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声气,“我早说过了,这里是文物,文物!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的是我们的文化和精神,拆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多少钱再也买不回来了!”
这样的话宁林听过许多次,可是他从来听不进去。
老祖宗留下的旧东西哪里有新的好?
至于文化和精神,那都是虚的,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无处不用、无所不能的只有金钱!
但是宁林对鲁盼儿和杨瑾,却没有像对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