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06节(2 / 4)

里再添新人,恐怕蔡颖连那张桌子都保不住了。

赵新月沉重地点点头,“将来你弟弟再闹上一回,你可不是没有住处了?

但买房子可不容易呀!”

蔡颖也一直觉得买房子是不可能的事儿,但今天她突然动了心,“我真想买一间房子,不用多好,也不用多大,只要能够我和小豆住就行了。”

“买了房子心里就有了底气,”鲁盼儿比赵新月更能理解蔡颖,“我是农村户口,也受到过鄙视的目光,可是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家,安安心心地住在这里,再做衣服挣钱,一点儿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王晓霞微笑着开口了,“现在买房子虽然难,但是北京的房子会越来越难买的,蔡姐还是早些买吧。”

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很新奇,“为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只要时局稳定,京城的房子都会价格飞涨。”

王晓霞还顺口举了几个例子,“唐代的韩愈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就是说他当了三十年的官才在京城买了房子;北宋的欧阳修也慨叹过,‘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一代文学大家,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租着又破又小的屋子住……”

女生们讨论的时候,男生们在厨房做菜——陈大为端了一盘红烧鲤鱼进来,因听了一句,便停下脚步,“你也说那是历史了,现在却不会,我们国家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实行福利性分房,所以北京的房子不会涨价的。”

“对,”赵新月赞同,“房子是由单位分的,不用自己花钱买,当然也就不能涨价了。”

“可是福利分房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而京城的人口是一直增加的,”王晓霞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说历史不会重现,但时代的发展其实是螺旋上升的,情况总是相似,时局稳定后做官的、做生意的、文人墨客、各类的艺术家……

都会逐渐向京城汇聚,京城的房子总不够用,只能越来越贵。”

菜做好了,男生们回到屋里,自然而然地加入议论,钱进坐在王晓霞身边,意见却与她相反,“随着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确实越来越多,住房也越来越紧张,不过眼下北京各单位都在建房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能分到房子当然不会去买——我是学经济的,这叫‘非经济发行’,所以房价并不会涨价。”

“我倒是支持小霞,北京的房子现在就供不应求,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北京,只能越来越贵。”

杨瑾也表明观点。

两方争论起来,涉及面也越来越大,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种种,又旁征博引,举出无数的事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