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3 / 7)
那就是这钱最后都给了王次辅,甚至是皇帝。
熟读生产图说,劳动价值论的王崇古,深切的知道,劳动是有价值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获得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所以,劳动使人自由。
没有劳动,就没有自由。
匠人心中有枷锁,来自陛下次辅的恩情、来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自妻子脸上的笑容,匠人身上的枷锁越重,他们就越不敢反抗,哪怕是面对本来和他们一样的匠人,也不敢升起反抗的心思。
儒以文乱法,武以侠犯禁,得读书才能清楚,自己得到的一切,不是皇帝的恩情,是自己努力的回报,因为刚刚废除贱奴籍的大明,并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共识。
除了普遍没有读书之外,就是官厂的物质还没有丰富到一定程度。
“最少也要毛呢官厂全都变成了机械工坊,才有这个基础,臣把这个事儿,想的太简单了,陛下,臣的错。”王崇古说明了工会的另外一个条件,除了普遍教育之外,就是物质基础。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利润增加,匠人们获得更加丰厚的劳动报酬,才能完成工会制度的建设。
即便是在大明官厂里,依旧有溺女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重男轻女的普遍共识,因为匠人们手中的资财,并不足以让他们认同,生男生女都一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刘七娘领养的是个男孩。
要改变人们的普遍共识,需要物质足够的丰富,不用为生计奔波,才有可能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王次辅要放弃了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经历了这次失败,王崇古会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王崇古非常坚定的说道:“不会!陛下,这是官厂的最重要的一步探索!”
“获得足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必然要给予政治地位,这是斗争卷的总纲常,如果不给予工匠符合他们身份的政治地位,官厂必然失败,这条路走不长,走不远,甚至臣死了,官厂就得散架了。”
王崇古有焦虑,他十分迫切的希望给人间留下点什么,人越老不是越怕死,而是越怕自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焦虑,就是害怕官厂失败,所以才会做出尝试和探索。
“王次辅才七十岁,正是闯荡的年纪!”朱翊钧再次鼓励王崇古探索,这是官厂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面临的考验,跨过去不代表一马平川,有新的矛盾在等着,可得跨过去,才能面对那些新的矛盾。
“周良寅是晋党来着?”朱翊钧忽然开口问道。
王崇古俯首说道:“是,隆庆五年时候,他拜高拱为座师。”
“他在山西的清汰,试点成功了。”朱翊钧告诉王崇古一个好消息。
天下事儿,哪有那么轻轻松松的成功。
走了十年的路,周良寅辛辛苦苦垦荒,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原谅,换到一个机会,一上任,就在大同府广灵县精简、裁撤地方臃肿衙门,周良寅碰了满头的包,以失败收场。
“他成功了?”王崇古不敢置信的问道。
“啧啧,咱听说的时候,也是和王次辅一样惊讶,广灵县,十万人的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