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735章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5 / 7)

的批评,张居正叹气的原因,不是奏疏内容,而是这里面引用了斗争卷的内容。

虽然句句不提,但主旨太明确了,但张居正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科道言官读了斗争卷,而且聊熟于心。

这本奏疏内容是批评减租法有漏洞,在这名科道言官眼里,朝廷的政令,不应该以倡导为主。

这名科道言官认为:立刻停止陕甘绥等地的粮食对外买卖,不允许粮食出关,防止乡贤缙绅跑路;同样,要对乡贤缙绅家中存粮进行查问,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需要开设粥棚的时候,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府库空了找不到粮,必要时要收粮赈灾;

最重要的是对于不肯减租,弄虚作假的乡贤缙绅,给予严厉惩罚,处罚金起步,最高抄家等等,一共补足了七个具体的规定。

整本奏疏就一个核心逻辑: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

“这《收粮赈灾疏》没有问题。”王崇古看完了奏疏疑惑的问道:“元辅叹什么气呢?”

“他的意思就是搞清楚敌人是谁,依靠大多数的穷民苦力,发动拉拢有产者,限制乡贤缙绅阶级的特权,消灭不尊王命纲纪的乱臣贼子。”张居正看向了王崇古问道:“你还不知道我在担心什么吗?”

王崇古一听就直接乐了,笑着说道:“不就是斗争卷那点东西吗?我儿王谦第一时间就买了,被我抢了去,他只能再买一本了。”

“我看了,陛下这一卷写得好啊,你写的那些矛盾说公私论,阶级卷、分配卷,都是发现现象、分析问题、找到原因,却不提供方案,这解决问题,不论什么,都绕不开斗争这两个字。”

“我说元辅,你这才六十三,怎么比我这个糟老头子胆子都小?陛下少壮,不用担心那些有的没的。”

什么自然而然的推论,在王崇古看来,大明亡还是不亡,他们说了不算,大明要是再出个明英宗,明天就亡给你看,没有必要为了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当下大明需要就够了。

张居正想了想,觉得自己可能顾虑的比较多,笑着说道:“王次辅说的也是,与其担心那些有的没的,把陕西的旱灾解决才是燃眉之急。”

“这就对了嘛,咱都不是神仙,能把眼前的事处理好,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我觉得把这本奏疏抄录之后,给申时行送去,浙江还田的事儿,这个思路是对的。”王崇古现在在内阁坐班,一些奏疏,他也要贴浮票,给陛下意见。

申时行要把浙江还田的事办妥当了,这本收粮疏,就是解题的办法之一。

张居正逐渐放下了对斗争卷的担忧,这种需要宦海沉浮才能理解的枯燥经文,不必过分担心。

文渊阁内,偶尔传来交谈声,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王次辅看看这本奏疏,来自吕宋总督府,国姓正茂和张元勋联名上奏,烟草正在成为东洋最大的货币。”张居正将一本奏疏递给了王崇古面色凝重的说道。

南洋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动物的皮、贝壳、串珠、鱼类、粮食等等,都是货币的一种,随着大明对南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