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无所不能的(2 / 7)
到火上的李成梁,就是个活脱脱的例子。
大明皇帝朱翊钧有的时候,也想不明白,辽东怎么就变成了大明的葬身之地?
尤其是在万历援朝之战后,辽东的军阀化,就像是悬崖上滚落的石块一样刹不住,最终把整个大明都砸的稀碎,辽东所有人自称辽人,甚至不停的鼓噪着辽人治辽,万历皇帝、朝堂明公们,在整个万历援朝之战中,对入朝作战中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宁愿偏听偏信朝鲜王李昖的诡辩,也不肯对入朝死战的军兵有哪怕一丝丝的信任。
贱儒散播这些谣言,有杀伤力,而且极大。
“贱儒是这样的,你让他做点事,他什么都做不成,但你让他坏事,他比谁都强。”侯于赵悠闲的喝了杯茶,他和贱儒格格不入,总是逆行,从始至终。
“辽东设立布政司之事,我得拿出点态度来,这样流言蜚语就不攻自破了。”李成梁思索了许久,决定给自己找一条生路出来,辽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政、法、军三权分离,应该由他李成梁亲自来做。
李成梁离开辽东,就是为了推进辽东设省,既然回来了,该打赢的仗,一定要打赢,该办的事儿也要办完。
“不好弄。”侯于赵叹了口气说道:“洪武四年正月,天下府州县凡一千二百三十九,官5488员,洪武十四年定云南,内外文武官24683员,这不算吏员、衙役,有官就有吏,有吏就有役。”
“正德四年,文24000员,武28000员,吏168000员,吏是文职官的七倍,而衙役又是吏之七倍。”
“即便是不算衙役,火夫、更夫、巡检之类,就只算文官吏员,一地三司衙门,就需要1800员职官,13000吏员,就算辽东地广人稀,用不到这么多的职官吏员,我给你砍了一半,900员职官,7000吏员。”
“老李,你从哪里找这么多的读书人啊?”
李成梁的宁远侯府,不是朝廷辽东设省谋划的主要阻力,缺人才,才是现实的引力。
现实更加残酷,决不能像侯于赵说的那样,直接对半砍,大明地方衙门主要由地方地头蛇构成,县里三把手主簿,通常都是本地士绅,贵州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缺少本地的读书人,只能任命世袭的土官来羁縻统治。
“这么多?”李成梁愣愣的说道。
侯于赵点头说道:“主簿、典史、三班班头、六房、巡检司、闸坝、驿仓库、河泊所、递运所、批验、铁冶所、税科司、县学教谕、僧道司、惠民药局,就这,还不算师爷管的幕僚呢。”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垦荒,有了粮食,吃饱饭,才能有余粮请书生来教书,这些才慢慢都会有。”
师爷管的幕僚通常有七个,这七个幕僚的职能是收发公文、前稿(写稿)、候稿(审稿签押)、班馆(诗书礼乐)、值堂(安排值班)、跟班(随侍县令左右)、执帐(县令会计)等等,这已经是最精简的,如果是那种人口稠密、十分繁华的上县,光是管幕僚的师爷就得分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